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对学生学习素养发展的影响分析

作者

韩素芳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崇文学校 056500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传统教学格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作为语言学习型课程,对语音、语境、交际等元素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需求。信息技术则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生动、丰富的资源平台,有效弥补了课堂资源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正逐步转向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核心的方向,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此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然而,教学融合仍面临实践路径不清、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教师能力不均等挑战。本文将结合现实教学情况,从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双重维度出发,分析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对学生学习素养所产生的综合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与推进教学革新提供理论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基本价值定位

信息技术之于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工具,更是理念的延伸与方法的革新。从教学内容看,信息技术实现了资源的多样化,图文音视频、互动练习、虚拟情境等打破教材单一性,使课堂更贴近真实语言环境;从教学方式看,信息技术促使教师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从教学结构看,信息技术推动课堂向“任务驱动 + 互动反馈”转型,使教学目标、过程与评价趋于一致。这种融合不仅提升课堂效率,也有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形成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促进其学习素养的全面发展。

尤其在语言思维、跨文化意识、合作学习与信息素养等方面,信息技术的介入使英语课从知识传授拓展为素养培育的综合平台,学生不再是语言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表达者与反思者。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应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而应成为重构课堂、提升学生素养的核心策略,是落实教育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英语学习素养的表现维度

英语学习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形成的多方面能力集合,涵盖语言理解、表达、学习方法、交际策略、文化认知等多种维度。信息技术的介入从多个层面拓展了这些能力的实现路径。首先,在语言理解方面,技术工具使学生接触真实语料成为可能,借助多模态信息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感知与理解力;在表达能力方面,学习平台常包含口语录音、语音识别、写作纠错等功能,能在即时反馈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

其次,在学习方法方面,技术工具帮助学生形成基于数据的学习路径回顾与自我调节意识,提升学习策略的主动性与科学性。在交际与合作方面,平台为学生提供同伴交流、任务协作、师生互动等渠道,提升其沟通意识与社交语言能力。在文化认知方面,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其通过网络资源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理解与比较能力。这些素养维度的提升,是传统教学难以全面实现的,而信息技术则构建了多元渠道与支撑机制,为学生素养的系统性成长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融合实践中的典型教学单元分析

在融合实践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往往与教学主题、学习任务和资源选择密切相关。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教材中,“Unit 1 Making Friends”是一个典型适合信息化融合的教学单元,特别是其中的“Listening & speaking:Greeting and introducing each other with gestures”这一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原声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模仿场景中的打招呼语句与肢体语言,实现视听联动的输入过程。通过互动白板进行角色扮演分组练习,实现学生之间的语用输出与反馈。在语音学习方面,配合平台中的语音识别工具,学生可进行自主拼读与语音纠正,增强字母认知与语音意识。

在该类主题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你是如何和新朋友打招呼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外使用学习 APP 完成视频记录与口语表达练习,并在班级平台上展示与互评。这样形成了课内示范、课外拓展、线上反馈、线下整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更实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自信心与实际运用能力。该融合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的嵌入并非孤立活动,而是与课程目标深度契合的教学过程重构,是提升学习素养的有效手段。

四、当前融合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尽管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显著,但实际教学融合仍存在多方面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未能准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仍以课件展示或视频播放代替深层互动,导致教学效果未达预期;其次是教学资源缺乏针对性与本土化,许多数字平台内容偏重城市教育背景,与农村或边远地区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生活经验存在错位,降低了教学的适应性与接受度。

第三,部分学生对信息化工具的认知存在误区,将其视为娱乐工具,缺乏学习目的性,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降低学习效率。此外,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弱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语言内化能力,使“学用脱节”问题更加突出。在学校管理层面,信息化平台的选择、更新与维护常缺乏系统规划,资源整合度不高,形成“平台多、内容散、支持弱”的局面,影响了融合推进的深度与持续性。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不应仅停留于表面形式,而应以育人目标为导向,精准设计教学路径,实现真正的“以技促学”。

五、结论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正在深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能力结构。其在资源支持、任务驱动、反馈优化与交互强化等方面的优势,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理解力、表达力、合作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推动学习素养的系统建构。本文通过维度分析与教学实例阐释了融合机制与效果,同时指出融合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未来的教学融合应更加注重教师能力建设、资源精准供给与融合机制创新,构建以学生素养发展为中心的融合教学生态,真正实现小学英语教学从“教会”到“会学”的深度转型。

参考文献:

[1] 毕梦蕾 . 信息技术助推小学英语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 [J]. 教书育人 ,2023,(16):54-56.

[2] 袁鑫妍 .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3,(02):87-88.

[3] 冯璇 .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的合理融合策略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1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