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中提升大班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指导策略
张雁
苏州市姑苏区七色花实验幼儿园
前阅读核心经验是支持幼儿在终身学习中成为一个成功阅读者必备的经验,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能力的幼儿应该具备的态度、行为和能力。绘本是引领幼儿阅读生活、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许多家长和教师非常重视绘本阅读在幼儿园教育实践和亲子阅读中的运用,但由于他们对前阅读核心经验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晰,导致现今幼教实践中出现将绘本阅读等同于看图讲述等误区,我们遵循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形成展开探索研究,逐步提炼出“赏透”“问准”“阅趣”等绘本教学的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提升。
一、教师赏透 孩子读懂——形成核心经验的有效前提
幼儿阅读绘本是一个与图书对话、交流的过程,优秀绘本蕴含三种“语言”:即文学语言、美术语言和教育语言的有效结合,能多维度引发幼儿在学习阅读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首先做到阅读优先、欣赏优先和理解优先,只有当教师“赏透”了,了解幼儿需要什么,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才能更好支持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阅读,也就是“要让孩子读懂,教师自己先赏透”。
1.赏绘本信息 挖掘蕴含深层意义
教师细致阅读绘本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分析绘本所蕴含的内容信息是否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前阅读的目标期望有所关联或者对应,在获得深层次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才能把握绘本教学的切入点,让阅读活动设计有的放矢,益于促进幼儿获得更有意义、有价值的阅读学习机会。
《武士与龙》是一本既有趣又富有深意的绘本,大人读完文字会很快得出结论,这是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故事,不要打架、要学会和谐共处,而这仅是故事的第一层;武士在城堡图书馆借书阅读;龙在山洞里读《战胜武士的秘诀》;双方打得两败俱伤时,图书管理员送新书来了,所有这一切都和书有关,因此,教师深入理解内涵后,确定了阅读指导的重点和要点:活动重点是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引导他们观察理解图画书中的关键信息和非关键信息;活动难点是解读不同的故事情节,感受阅读的重要意义。
2.研教育价值 深析幼儿经验发展
绘本教学是一个调动幼儿自身已有经验来理解故事并积累经验、丰富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们共同阅读多次后讨论,绘本蕴含的教育价值与幼儿经验、兴趣、需要之间是否有关联,作为绘本中两个重要主角,故事中憨态的武士、可爱的龙像极了“好斗”的孩子们,最后武士和龙团结合作开办了烤肉餐厅,这种戏剧性的反转逐步让孩子们领悟了两位主角和平相处、各显所长、携手合作的意义,如幼儿没有深入理解故事内涵,就无法真正串联起完整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确定以引导幼儿读懂画面,重点理解从挑战比武走向和平共处的经验内容为重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可见,在展开绘本教学前,教师应该先“赏透”绘本价值元素、“解透”幼儿已有经验,架起绘本阅读与幼儿学习与发展之间的桥梁,方能促进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形成。
二、优化提问 拓宽经验——聚焦核心经验的支持互动
幼儿核心经验的形成,与教师能否围绕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进行有效提问互动有关。因此,要让孩子读得深,教师提问要对准,是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形成的方向标。我们应让幼儿在回应问题时能同时获得具有教育意义的阅读经验,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深入阅读,从而拓宽幼儿阅读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1.创设情境 以问引趣
相比于小、中班幼儿,大班幼儿思维具有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特点,教师不仅要注重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更要注重创设让幼儿可观、可感的环境氛围。绘本蕴含的教育元素具有多样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对绘本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等有大致了解,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
在大班《武士与龙》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首先利用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为幼儿创设“武士是干什么的?你们觉得武士和龙谁厉害?”等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接着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探讨“他们从没比过武,为什么想要比武呢?”,利用问题情境搭建起幼儿和绘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幼儿与画面充分互动、提取信息,进行阅读“热身”,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更多阅读期待。
2.善用标签 以问引思
在前阅读核心经验中,学前儿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阅读内容表达来获得对绘本主角个性的认知,在绘本教学自主阅读环节,教师发现一些大班幼儿经常漫无目的翻书,在“看图—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师幼共读中思维是表浅的。发现问题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源,教师可在自主阅读中引导幼儿插入问题标签并尝试提问,增强问题意识、拓展理解推理能力。
在《武士与龙》中,教师经过梳理发现大部分问题聚集在武士和龙备战的画面,考虑到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表征能力,教师设置书签式问题标签,引导幼儿以四人为一组,带着问题阅读“他们比武几次?结果怎样?”,幼儿自主“排查”阅读难点,在看不懂、有疑惑的地方贴上问题标签进行记录,从思问题到寻答案、从质疑到释疑,解决了盲目、无效阅读的困境,沿着符合逻辑的问题和思路去思考,逐渐获得预测、比较、验证、反思等阅读策略,
3.聚焦对话 以问引辩
教师跟踪幼儿自主阅读时发现,绘本中“准备比武”和“真实比武”部分的故事内容是由诸多小画面来表现的,没有太多的语言表述,无法让幼儿马上理解“比武--失败--合作--成功”的发展进程。因此,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两个部分画面,和幼儿对话中给予支持性互动反馈,要求幼儿探讨“怎样才能在比武中获得胜利?需要做什么准备?他们分别在看什么书?什么是秘诀? ”,结尾部分引导幼儿思考“图书管理员分别给了他们两本书,看完书之后他们会怎么做?他们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幼儿随着追问逐步趋向深化,真正读懂“武士和龙比武的知识、开餐厅烤肉店的知识都是从书中获得的”中蕴含读书的重要性,这个贯穿始终的线索脉络所渗透的教育远远超过任何理论的说教,幼儿逐步感受从单个画面到整本图画书情节的完整内容,获得具有关键意义的阅读经验,在对话和思辨中引导幼儿对读书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多元阅读 激趣表达——促进核心经验的自主生长
基于阅读核心经验形成的绘本教学,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大胆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其后续阅读核心经验的不断增长奠定基础。在阅读《武士与龙》过程中,教师采用集体阅读、自主阅读、结伴阅读、小组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通过对画面观察,发现、想象、猜测、推断,激发对绘本故事的兴趣和热爱。首先是集体阅读,教师带领幼儿梳理绘本信息,接着教师引导幼儿独立阅读,当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出现少读、漏读部分画面时,引导幼儿与同伴结伴阅读,仔细观察讨论“武士和龙最后学到哪些秘诀”,带着问题和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层次地理解绘本内容;最后小组阅读,四人一组按照自己想法创造不同的故事内容,教师肯定每个人想法,促使他们积极主动且有创意地思辨问题。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引导他们逐步明确观点、梳理论点,获得不同层次多元的阅读体验和能力发展。
为了让幼儿成为有能力的阅读者、思考者,在绘本教学中我们应基于儿童视角,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以及绘本课程中的阅读理解表达,在已有经验与阅读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增强阅读的动机与愿望,不断获得阅读的快乐,让阅读世界生发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