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沉迷手机的心理分析及管理举措分析

作者

邹广才

重庆市江津白沙中学校 重庆 402289

引言:

据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九部门发布的《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2024)》可知,80% 以上青少年每周都会上网,其中有 40% 以上青少年自主拥有上网设备,如手机、智能手表以及平板学习机等,而手机最为常见。在调查青少年手机使用方式的过程中发现,有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尤其是初中学生,将手机全部用于日常娱乐中,如刷短视频或者玩游戏等,甚至出现了废寝忘食沉迷于手机的情况,导致教师与家长监管难度较大,长此以往,互联网内良莠不齐的信息数据将会侵蚀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知,以班主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并研究初中学生沉迷手机的心理诱因以及管理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初中学生沉迷手机的心理归因

通过对初中学生调查研究可知,手机既是社会交往的必要设备,也是获取有价值学习资源的关键载体,因此拥有自主上网设备手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并不罕见,但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充分发挥出其正向作用,是很多初中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有学生出现了沉迷手机的情况,在虚拟世界中与人交往、交流,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的正常交往以及学习任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具体表现在三个维度,即从众攀比心理、疏解不良情绪以及满足心理需求。

以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攀比心理为例,其是初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若科学应用这种心理,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跟随优秀同学的步伐,汲取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经验。但大部分学生受这种心理的负面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手机上可概括为“他有我也要有”,即为避免与群体脱节造成人际交往冲突,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出从众行为,当其他学生通过手机娱乐时,其也想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进行娱乐,从而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获得他人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因心智不成熟加之认知经验有限,且缺乏父母的有力监管,逐渐陷入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甚至出现了攀比的情况,如攀比游戏等级、手机型号等,对初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较大。对此,初中班主任与家长要正视学生沉迷手机这一问题,深层次挖掘出这种现象的成因后,再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控制措施,引导学生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专注于现实世界中的学习与生活,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1]。

二、初中学生沉迷手机问题的管理措施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对初中学生沉迷手机心理诱因的分析可知,害怕与群体脱节是导致许多学生接触手机,甚至最终沉迷于手机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积极组织各种小组合作、团体合作活动,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搭建桥梁和纽带,使其在学习活动中建立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能够减少学生对手机的应用,使其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与此同时,还要定期组织氛围开放的安全教育会议,如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个人的见解和观点,再由班主任总结各种有价值的观点,逐渐渗透给学生,既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和谐班级氛围的构建,还能够端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确保其能够正确地使用手机,避免过度沉迷。

(二)建立家校共育机制

家庭是学生使用手机最多的场景之一,因此家长要主动承担起责任义务、辅助支持初中班主任开展手机防沉迷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要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其中家长要将孩子在家中使用手机的频率、时间以及方式等,实时分享给教师,而教师也要明确手机的具体用途,如上传作业或者观看课前视频等。当家长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原因后,再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其未能将手机用于学习或者全部用于娱乐中及时制止,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督与控制效果,帮助学生逐渐从沉迷状态中脱离出来,使其专注于现实世界。

另外,当初中班主任接收到家长反馈,了解到有学生在家中使用手机频繁且用途不合理后,就要在班级管理中对该名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通过这种家校共育的方式,逐渐纠正其错误的手机方式,缓解其过度沉迷手机的情况。

(三)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兴趣单一甚至是缺少兴趣爱好是初中学生沉迷手机的重要原因,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极为常见,即电子设备是学生放松身心的唯一渠道,导致许多学生沉迷手机。对此,初中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各种趣味性与实践性较强的班级活动,如演讲比赛、跑步比赛、手势舞学习以及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符合个人兴趣与意愿的活动后有序参与,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潜移默化中疏解其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出其内在潜力,当学生意识到个人在某一领域上拥有较大的潜力,并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后,在课余时间,学生将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个人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实现理想的管理控制目标 [2]。

结论: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目标,积极开展手机防沉迷工作,通过家校共育、思想教育等多元化的手段,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到手机的危害,能够主动控制手机使用时间、纠正手机不良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出手机在信息调查、资料获取以及线上学习等多个方面的正向作用,减少手机过度娱乐带来的负面影响,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强国的顺利建成。

参考文献:

[1] 吴学兵 . 农村学生沉迷手机及网络游戏问题的归因与对策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2,(09):43-45.

[2]柳金乾.小学高年级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预防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 ),2022,(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