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MS 评价系统驱动英语课堂从量变到质变
袁建雯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 529199
传统英语教学评价依赖主观经验,存在标准不统一、数据碎片化、反馈滞后等问题。CSMS 系统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采用混合方法,结合量化数据与质性访谈,探索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路径。
一、CSMS 系统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CSMS 通过智能设备构建数据采集网络,实时监测师生互动、学生行为及教学内容三大类数据,包括发言时长、注意力集中度、问题类型分布等26 项指标。系统生成可视化报告(如雷达图、热力图),帮助教师精准发现问题。其优势在于捕捉传统方法难以记录的细节,如微表情、非言语互动等,提供全面的课堂画像。
本学年上传的第一个课例为上学期录制的外研版九年级上册《Module8 Sports life Unit 2 He was invited to competitons around the world.》 录像课,属于阅读新授课。第二第三个课例为作文的课例。

后续的数据分析,将以首次上传的课例作为基准,与第二、三次课开展前、中、后各阶段详尽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并推进教学的优化改进工作。首次课例的效果不尽人意。课中,我采用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上更多地是让学生通过合作自主解决问题,而我则担任引导的角色。然而,从 CSMS 反馈的数据来看,我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师生互动不够频繁、未能及时对学生表现进行反馈评价,以及未充分运用“四何”设计课堂等。CSMS 系统建议为我指明了改进方向,让我清楚如何在未来把每一节课上得更出色。以下是结合课例和 CSMS数据的详细分析。
CSMS 从九个领域剖析 M8U2 课堂,给出分值与雷达图。本节课在目标定位、整体发展及学习体验方面表现良好,应持续保持。而思维激发与合作交流有待提升,后续我会重点关注。
教学效果序列分析显示,本节课采用了多种促进学习的方式,应持续保持。在三个片段里师生发言相关度低,学生未能紧跟教师教学节奏。第三片段学生进行微项目小组合作,教师未发言,导致相关度为 0 。这些数据让我明白,今后课堂需开展多样活动,加强师生互动。
在教学艺术方面,本堂课在教学引导方面展现出了积极乐观的态度,语言表达精炼,语速把控恰到好处。在学生关注层面,课堂更倾向于激发现实型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然而,对于尚未达成的其他课堂特点,仍是我后续需要着重改进和提升的方向。
在课堂参与方面,老师积极话语次数较高,课堂负极气氛较低,表示本节课教师上课投入度高、注重互动、善于激励,能够通过积极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鼓励更多学生主动发言,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发言时长集中在 4-30 秒,表明授课时教师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也给予学生充分机会,完整表达想法。但在报告中有一个指标引起了我特别关注,教师的知行教学风格指数为 0.27,数值较大。今后在课堂中我需要多关注能动型类型的学生,让他们得到思维满足。
四何运用方面,教师推动有效学习程度较好。表明根据学习发生的知行理论,本节课我能用为何、如何方式促进学生产生内化建构、思想练习。在课堂信息中问答类的四何分布情况中,本节课在问答中缺乏为何、若何相关问题的提问。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要关注“四何”的充分运用,使得学生既对课堂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还要在不同情境下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学会解决问题。
基于这些数据,CSMS 系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一是增加师生互动频率,优化小组合作中的教师引导角色;二是设计多样化活动(如头脑风暴、微项目研究)以激发学生思维;三是均衡运用“四何”问题(是何、如何、为何、若何),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二、教学改进的实践与效果
面对这些问题,我积极反思,有针对性地对上课方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与改进。本学期上传的课例中,课堂整体表现的思维激发和合作交流部分均在逐步优化。在教学效果序列分析中,师生发言相关度接近或等于 1,表明学生认真听课且能跟上教师教学节奏。
在教学艺术方面,特点从四点增加到八点。表示课堂教师语言情感饱满、语言精炼。 在关注学生全体方面,能够均衡照顾到各类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在课堂中,我更注重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或者采用小组合作,头脑风暴,微项目研究等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实践和互动探究。我还革新词汇检测方式 —— 将传统默写转化为平板小程序互动检测,有效提升课堂趣味性与参与度。经过调整,教师的知行教学风格指数从原来的 0.27 降低到 0.10,这表明我的教学风格越来越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系统的分析数据助力我更好地向“知识引导者”教师转型。
在四何运用中,我借助 csms 的视频复盘功能,根据平台标注的四何问题分布位置,对相关的教学片段反复观看,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存在问题。可以看到前两次的课例中我并没有均衡运用四何,所有在第三节课中我更加注重为何的提问,促进师生交互情况。
四何运用-课堂信息中问答类的四何分布情况

三、教学成效与反思
通过三次课例的对比分析,CSMS 系统的数据清晰地展现了教学改进的成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师生互动更加频繁且有效,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发展。此外,学生在广东省中小学英语听说能力展示活动及学校英语书写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进一步验证了教学改进的效果。
然而,CSMS 系统的数据也揭示了一些仍需改进的问题。例如,在想象力思维激发方面,课堂的开放性分值仍未达标,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方面还需加强。未来,我计划通过设计更多开放性任务和跨学科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结论
CSMS 为英语课堂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工具,数据驱动的改进显著提升了互动质量、思维能力和教学效果。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CSMS 等工具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更大作用。教师应结合数据与经验,推动课堂实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