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作者

公维霞

沂水县第四实验小学 山东沂水 276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0、前言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主动进行教学创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来探索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方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全面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推动力,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以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活力。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图片展现等方式还原文字所描绘的情况,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灵活地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是一则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以趣味性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乌鸦”的形象给出谜语:“浑身黑又亮,嘎嘎叫得响,只要走一走,就要扇翅膀。”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引出课堂教学的“主角”——乌鸦。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同名动画视频“乌鸦喝水”的片段:“一只口渴的乌鸦,四处找水喝,此时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但是瓶子里的水很少,瓶口又很小,乌鸦怎么都喝不到水。”播放到这里时,暂停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怎么办呢?”通过问题来聚焦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同时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及时引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的乌鸦是怎么做的,看一看他到底有没有喝到水。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随之高涨起来,同时在阅读课文时也更加有目的性、针对性,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可以得到提升。

二、重视识字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认识量应达到 3 000个字左右,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则应达到 1 600字左右,几乎占据了小学阶段整体识字量的二分之一,可见识字教学任务之重。因此,教师想要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就必须要从识字教学入手,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例如,一年级下册《静夜思》这首古诗需要学生掌握“床”这个字的读法、写法及字义。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床”的图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将“床”字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起来,使学生对于字的含义形成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教材中的相关插图,并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床”字所具备的另一重含义——“井上围栏”,促使学生通过理解汉字含义来明确诗句的意思,扫除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障碍,达到随文识字的教学效果,为其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奠定良好基础。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时,“漂”和“飘”两个字经常被学生混淆,从而在使用时频频出错。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字,在教授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和课文内容相符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视频中观看“纸船”和“风筝”的不同运动方法,理解纸船的运动离不开“水”,需要在溪流中“漂”动;而“风筝”的运动则离不开“风”,只有在“风”中才能“飘”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漂”和“飘”两个字之间区别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得以提升,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阅读教学,发展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具备了阅读能力,才能真正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才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阅读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必须要重视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突破传统教学的不足。

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教师仅仅依靠文字描述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很难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也难以让学生理解黄山石究竟“奇”在哪里,这样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将自己化身为导游,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黄山风景图”,带领学生去直观地感知、了解黄山的秀丽风景,感受黄山的云海、奇松、怪石。这样通过简单的角色转换,学生就成了“黄山的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去领略黄山的风光。这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观看黄山风景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猴子观海”等黄山美景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黄山的风景,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然后再次阅读课文,自然能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触,从而达到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效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强化教学效果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往往会给其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对于激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加学生对于教师及该学科的好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相反,教师的否定、批评、指责则会给学生心灵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打击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信心,严重时还会让学生产生自暴自弃、放弃学习的念头。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教育评价,改变传统单纯的结果性评价方式,在关注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例。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就需要从学生上课表现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书写工整情况、工具书应用情况、书写姿势、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尽可能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指导,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有效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主动进行教学创新,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祖二艳.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

[2] 王素华.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