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多晶硅生产质量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

作者

沈峰

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多晶硅作为光伏及半导体行业最为关键的基础原料,其生产工艺控制及质量稳定性至关重要,随着行业发展及市场份额趋于饱和,市场对多晶硅的质量和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基于实践工作经验,并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大数据分析的多晶硅生产质量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充分了解前沿科技现行的多晶硅模型,探究如何借助大数据提升多晶硅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多晶硅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期为多晶硅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多晶硅;生产质量;实时监控;智能调控

前言:多晶硅行业发展迅速,其生产过程复杂,涉及的工艺及相关参数众多,极其容易出现纰漏,造成多晶硅行业基础材料的差品率。并且传统多晶硅生产及质量检测多依赖于人工经验,智能化传感技术运用占比不高,极其容易存在监控不及时,调控不准确的问题,难以满足当前高精度、高效率生产的需求。随着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和关联关系,从而实现对生产质量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也解决多晶硅生产质量监控与调控、产品溯源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下文将针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多晶硅生产工艺与质量影响因素

多晶硅作为光伏和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基础材料,其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多晶硅生产主要包括工业硅原料提纯、冷氢化合成三氯氢硅(TCS)、还原法/硅烷法沉积多晶硅,以及后处理加工等环节。其中,原料工业硅的纯度(如铁、铝、钙等金属杂质含量)是影响后续工艺的初始变量;冷氢化环节需精准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及催化剂活性,确保TCS的纯度与转化效率;在还原或硅烷法沉积过程中,温度梯度、气体流量及掺杂均匀性将决定晶体结构的完整性与缺陷密度;后处理阶段的破碎、清洗及包装则需防范二次污染和物理损伤。企业通过SPC(统计过程控制)对关键参数实时监控,结合异常报警机制可快速识别工艺偏移,利用质量追溯系统串联全流程数据,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双向溯源。

多晶硅生产的质量关键指标与各环节影响因素紧密关联,贯穿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核心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纯度、缺陷密度(晶格缺陷、金属杂质)、表面洁净度及颗粒均匀性等。在工业硅原料环节,铁、铝、钙等金属杂质含量是核心指标,直接影响后续提纯难度与成本;冷氢化生产三氯氢硅(TCS)阶段,TCS纯度、氢化转化效率是关键,其波动受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活性及氢气纯度的显著影响。在还原法或硅烷法沉积多晶硅时,晶体生长速率、掺杂均匀性及缺陷密度由还原炉温度梯度、气体配比、沉积压力等参数决定,微小偏差可能导致晶格畸变或杂质包裹。后处理环节则需控制表面金属污染、颗粒破碎后的微裂纹及粉尘残留,避免二次污染。系统性质量保障需依托SPC工具实时监控关键参数(如杂质浓度、温度波动),建立质量追溯系统,通过数据链打通原料批次、工艺参数与成品检测结果,快速定位问题根源;结合AI模型对历史数据与实时反馈进行分析,预测工艺偏差并动态优化参数,故而借助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实现对于生产全流程的监督对于提升多晶硅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大数据的多晶硅生产质量实时监控系统构建

(一)完善数据收集、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为实现多晶硅生产质量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构建一套高效、可靠的生产控制系统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需要融合大数据进行分层架构设计,实现对于数据采集到传输,从处理到应用的协同融合推进,进一步实现对于对多晶硅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数据分析。在多晶硅生产过程中,针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检验结果的每一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通过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并通过现场总线或无线传输方式发送到传输层。针对偏差数据迅速进行锁定,并开启备用通道能够自动切换,保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随后在确保系统稳定进行的同时,通过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分析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找出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参数组合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指标进行精确预测和分析,尽可能减少生产风险,确保多晶硅生产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高效运营。

(二)针对关键质量参数实时监测模型

为实现对多晶硅生产过程的精准把控,对于关键质量参数实时模型监测必不可少,在硅烷法生产多晶硅过程中基于关键质量参数,智能检测监控纯度、粒度分布、杂质含量,针对工艺参数调整模型输出变量,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²)等。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直到模型达到满意的性能。如多晶硅生产流化床内气体流速不稳定导致,智能调控系统会调整气体输送泵的频率,稳定气体流速。如提高气体流速,使多晶硅颗粒在流化过程中能够均匀生长,改善颗粒度分布提升生产总体质量。此外对于生产杂质含量监测,可利用训练集数据对SVM模型进行训练,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选择最优的核函数和惩罚参数,针对生产杂质怎能够实现早期发现及预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多晶硅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打造异常监测与预警机制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关键质量参数的实时监测是保障产品高纯度与低缺陷的核心手段。针对工业硅原料提纯、冷氢化反应、还原法/硅烷法生产工艺及后处理等环节的核心质量指标,需构建多维度、高响应的实时监测模型,实现从数据采集到动态干预的全链路闭环管理。首先要根据工艺机理与历史数据相关性分析,确定多晶硅生产冷氢化阶段的TCS纯度、反应温度与氢气流量;CVD沉积速率、气体配比(SiHCl₃/H₂)及反应炉内温度梯度等核心参数,例如通过实时监测气体配比与温度梯度的协同性,可减少晶格畸变发生率。多晶硅后处理环节的表面金属污染浓度及颗粒破碎均匀性是生产多晶硅的核心参数,多晶多表面污染浓度的即时反馈可避免批次性污染损失。根据异常严重性(如轻微波动、持续超限、突发峰值)触发不同响应级别,从操作提示到自动停机,实施分级报警策略。通过对多晶硅生产过程关键数据筛选、实时处理、多模型融合监测、自适应报警可大大缩短质量异常发现到处理的时间。同时,模型驱动的动态调控为工艺优化与质量追溯提供数据基石,助力企业实现从“经验控制”到“智能决策”的跨越。

三、结束语

综上,大数据的引入对于多晶硅生产质量实时监控与智能调控具有重要帮助,依托于大数据优势能够实现对于生产全流程的精确检测,针对生产质量隐患能够做到。迅速且准确地调整关键生产参数,显著优化多晶硅产品质量降低次品率,切实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益。展望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未来多晶硅生产企业一定会更全面、更灵敏的实时数据感知网络,提升监控精度与调控及时性,对多晶硅生产中愈发复杂多变的工况做到更加人性化的处理,相信这也能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佚名.循环氢压缩机应用于多晶硅生产冷氢化工艺段[J].宁波化工,2024(1):30-30.

[2]王思懿,许建良,代正华,等.多晶硅还原炉气相沉积反应数值模拟[J].化工进展,2025,44(2):706-716.

[3]张家豪,马文会,吕国强.Marangoni效应下多晶硅真空定向凝固杂质富集和铸锭质量的模拟与实验[J].有色金属工程,2023,13(7):1-9.

[4]杨建宾,谢丽蓉,宋新甫,等.基于多元Copula函数的光-火-氢多晶硅园区优化配置[J].太阳能学报,2023,44(8):18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