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何雪娇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铁坚中心校 162850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更具实效性的教学策略,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多元化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在如今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让小学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匹配,变得格外重要,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得承认,现在的课程内容有两大明显的问题,第一,教材的更新速度慢,跟不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有些学校的课程还基于那些老旧的操作系统来教学生。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第二,课程内容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缺乏层次性,所以,我们得按照“基础性、时代性、适龄性”这三个原于是来优化课程,让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让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我们得想办法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实用,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能够把学习拼音和练习键盘操作结合起来,让他们打字来学习拼音,那样既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也能增强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高年级的学生。我们能够让他们学习一些贴近现代生活的技术,控制智能家居,或者学习一些简单的机器人编程,那样的学习方式符合我们新课改中提倡的“学科融合”的理念,能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体系需要从“技能掌握”向“思维培养”转型。传统教学目标过度强调软件操作的熟练度,而新课改要求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纳入目标体系。具体而言,低年级应侧重人机交互基础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Scratch 等)建立逻辑思维;中年级可引入数据可视化概念,让学生学会用图表分析简单问题;高年级则需培养算法意识,通过流程图设计等实践活动理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化思维。
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更新至关重要。随着 2025 年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在高段课程中增加 AI 伦理、网络安全等前沿内容模块。例如,通过“智能识别体验课”让学生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同时讨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这种内容设计既避免了技术概念的抽象讲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公民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内容更新需与师资培训同步推进,避免出现“新课程、旧教法”的脱节现象。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应体现差异化原则。针对城乡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适当增加创客教育内容,而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则可聚焦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培养。这种分层目标设定既能保障教育公平,又能最大限度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实践表明,当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衔接时,其主动探究意愿和问题解决能力均能得到显著提升。
2 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计算机教学创新方法,摆脱过去单向灌输的老路子,我们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新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项目式学习(PBL)是关键,它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教师能够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校园智能导航系统”或者“班级电子报刊”,把编程逻辑、数据处理等知识点融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那样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的“做中学”理念,仍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游戏化教学策略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我们能够将Scratch 编程跟数学几何知识结合起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图形迷宫闯关”等,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当我们在教授循环结构时,能够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动绘制多边形”的程序,调整循环次数来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这一种策略降低了学习门槛,也跨学科知识迁移,但是是,我们注意的是,游戏设计应该遵循“教育性优先”的原于是,避免过度娱乐化导致教学目标偏移。
实施分层教学法能有效应对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前测结果,学生被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拓展组,分别对应不同的任务难度,基础组侧重操作技能巩固,如“键盘打字竞赛”提升输入效率;提高组可完成网页设计等综合性任务;拓展组于是尝试简易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这一种差异化策略既能保障教学公平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践当任务难度跟学生能力相匹配时,其学习持久性和成就感均能得到明显提升。
混合式学习模式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新路径。教师可构建“线上微课+线下实践”的双轨体系:利用课前 5 分钟微视频讲解核心概念,课堂时间则集中于项目实践和个性化指导。例如,在教授 PPT 制作时,学生先通过动画微课学习排版原则,课上直接分组制作“家乡文化推介”主题演示文稿。这种模式既突破了课时限制,又强化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情境创设法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可模拟“网络安全小卫士”“数据侦探”等角色扮演场景,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应用所学技能。例如,设计“个人信息保护闯关”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加密工具、密码设置等知识解决预设问题。这种方法通过情感代入增强了学习动机,同时培养了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教学观察发现,情境化教学尤其适合计算机伦理等抽象内容的传授,能使学生在具象案例中理解行为规范。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革新。通过优化课程内容,确保其与信息技术发展同步,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差异,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游戏化教学、分层教学及混合式学习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冶.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与途径[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1,(6):43-44.
[2]乌云其木格.新课改下小学计算机教学方法及提高途径[J].《神州》,2021,(18):64-64.
[3]李萍.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5,(2):01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