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对策下的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发展路径研究
何福龙 赵波 曹俊焘
内蒙古泓瑞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010020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但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关键词: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主要对策;
引言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一、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1.1 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从全国范围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严重,“四个一批”重点工程等项目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进,但土壤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海洋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依然突出。
1.2 技术服务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环保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环境保护企业为支撑,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参与的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现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部)发布的《中国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我国技术服务市场规模达7459.4亿元。技术服务市场主要包括政府采购、自主开发、咨询培训、投资管理、第三方运营五大类,其中技术咨询服务和投资管理是最主要的两类业务。截至2020年8月底,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企业数量达1.64万家。
1.3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状
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技术服务需求持续增加,生态环境技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已形成涵盖生态环境规划、政策法规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监测、污染源监督、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全链条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但我国生态环境技术服务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不匹配、治理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技术产品与应用场景不匹配的问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产业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供给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对策分析
2.1 政府引导和支持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技术服务、合同环保管理等相关技术规范、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和行业准入条件等。二是加大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环境技术服务创新平台、环境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基地、环保产业基金和企业信贷担保等,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三是完善组织保障。加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相关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校建立环境技术服务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宣传引导,推广典型案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激发社会对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的需求与积极性。
2.2 产业发展方向
一是加强企业培育。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开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投入,提高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平台建设。搭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开展技术交流和供需对接活动,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企业与社会资本搭建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三是健全标准体系。构建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标准体系框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标准规范的协调统一。四是引导市场竞争。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3 社会参与和合作
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指导和规范生态环境技术服务行业自律,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发挥媒体作用。引导媒体及时报道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情况,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和创新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技术服务领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推动高校建立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三是发挥科研院所作用。鼓励科研院所开展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咨询等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提高生态环境技术服务水平。
三、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发展路径研究
3.1 主要对策实施效果评估
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应以其自身发展作为主要对策之一,以其发展作为主要对策的实施效果评估,是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得以更好发展的前提。因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的自身发展受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等因素影响,更受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因素影响。因此,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的自身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因素相互协调,在不违背生态环境技术服务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既要加强引导和推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3.2 发展路径探讨
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的发展路径与主要对策之间存在以下联系: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的发展路径是在主要对策下,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发展路径的提出是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背景下,适应形势需要,是对传统技术服务路径的继承与发展;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发展路径的提出是在明确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基础上,探索适合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生态环境技术服务机构的特点,结合不同主体利益诉求,探索符合自身特点、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3.3 发展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发展路径的提出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放管服”改革和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对生态环境技术服务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我国在社会组织改革、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四、结论
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作为支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途径。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当前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技术服务政策体系,强化市场化机制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优化完善市场供给、健全完善市场需求、推进技术创新和强化科技支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生态环境技术服务新格局,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技术服务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作用,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宏民,张平,李新艳。生态环境技术服务研究现状与展望[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12):51-53.
[2]蒋林涛,蔡世春。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意义与路径——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0,(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