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创新与实践
王长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征地事务中心 新疆 830002
中图分类号:S2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经济维度上,对农村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够激发多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融合,进而创造就业机会并催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社会维度上,该战略有助于缓解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文化维度上,鉴于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基地,振兴农村地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具有积极作用;生态维度上,农村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整体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的主要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安排,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方面,必须坚守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这可以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来实现,从而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需要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用地,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的界限,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渗透、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要精心规划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例如建设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设施,以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从而显著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农村在土地数量、质量和类型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耕地资源稀缺,难以保障粮食生产;而一些地区虽有较多土地,但因地形、土壤肥力等因素限制,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其次,土地权属复杂也给土地利用带来了阻碍,农村土地存在集体所有和农民承包等多种权属形式,在土地流转、整合和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权属纠纷,影响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者,农村土地利用缺乏科学规划,存在盲目建设、无序开发的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1]。一些乡村在发展产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土地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随意占用耕地和生态用地,破坏了生态平衡。此外,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农村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目前资金来源渠道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土地利用的实际需求。最后,农民对土地利用的认识和参与度不够,部分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土地流转和新型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疑虑,不愿意配合相关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土地利用的创新和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创新与实践
3.1 合理规划安排生态空间
为了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应当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基础。这需要根据农村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其生态功能的定位,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的边界。对于那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例如湿地、森林、河流等,必须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以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其服务功能。此外,在进行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廊道、绿色基础设施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和谐共生。
3.2 编制特色长远规划
为了充分发掘农村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潜力,必须深入探索和利用农村的特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农村地区独有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产业。基于这些宝贵的特色资源,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应当制定出既具有针对性又富有前瞻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2]。例如,对于那些拥有迷人山水景观的农村地区,可以考虑规划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如民宿、休闲度假区等,以此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对于那些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传统和历史的地区,则可以着手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区,开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产品,如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以此来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在进行规划时,还必须考虑到规划的长远性,要预见到未来农村人口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化、产业可能发生的升级转型等因素,因此需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确保规划方案能够适应并满足农村长期发展的需求。此外,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同规划也至关重要,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共同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
3.3 规划有效衔接
首先,土地规划必须与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分析不同产业的具体需求和独特特点,科学合理地分配土地资源。这样做可以确保各个产业得到充足的空间来发展,例如,为新兴的农业科技产业预留出适宜的科研用地,为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出配套的厂房用地等。其次,土地规划还应当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保持高度协调一致,确保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与土地利用的布局相匹配,从而为居民生活和产业运营提供便利。此外,土地规划的过程中还必须重视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衔接,确保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的需求,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3.4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完善灌溉和排水系统,确保农田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同时避免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比如建设现代化的节水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次,要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修建和拓宽农村道路,提升道路的质量和通行能力,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降低物流成本。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建设。稳定的电力供应是农业生产中各类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保障,而良好的通信网络则有助于农民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夯实,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创新与实践至关重要。从合理规划生态空间到编制特色长远规划,从实现规划有效衔接再到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推动着农村的发展。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农村土地得以更高效、更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贤亭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考 [J]. 现代农业,2022(3):85⁃87.
[2] 李泰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对策浅析 [J]. 农村实用技术,202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