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谈小学美术与科学融合的教学实践

作者

沈敏艳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小学 510700

摘要:科学与美术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关联。科学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艺术则表现创意和美感。将科学与美术相融合,不仅能够提供一种综合性的学习体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美术岭南版三年级《汽车博览会》教学为例,对小学美术与科学融合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美术与科学;课堂融合;跨学科

小学美术作为基础教学的一门科目,为学生打下知识和技能基础,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地将美术与科学相融合,构建跨学科的教学体系,营造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索乐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多元知识体系中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这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与美术创作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实现美术与科学的知识交融,从而获得美术与科学的双重熏陶和启迪。

一、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科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认知形式、能力水平等因素掌握其形象性思维,打破固有的课堂教学局限,将科学元素以更加直观的音频、动画、视频等元素导入美术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与情感,营造良好的美术课堂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以《汽车博览会》为例,教师可以开展教学如下。设计一: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街上各种汽车鸣笛的声音,引出课堂主题,通过展示汽车的各种类型、功能不同的人类智慧结晶的汽车,以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探索,从中提炼出创作汽车的基本组成和要素,又通过多媒体演示、微课视频教学、学生作品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动手实践设计自己心中那辆有创意的汽车,通过积极思考,所有的大胆设想跃然纸上,生动有趣,最后学生展览自己创作的作品,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体现的淋漓尽致。设计二: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或查阅资料,生活中见过什么不同功能、不同种类汽车,归纳汽车的基本结构,以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然后继续扩展联想,如何表现出一幅具有创意的小汽车。为了增强学生对创作主题的丰富联想,教师可同步播放一些新技术下制造的多功能汽车的短视频,展示各种多功能汽车的研发思路,让学生直观感受汽车对科技生活的改变与影响。通过小组探讨,让学生畅想汽车类型,并鼓励他们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绘制出来,通过多样化的美术表现形式展现他们对未来汽车的理解和创意,从而提高美术创造力。

二、挖掘科学元素,丰富艺术表现

在融合教学中,教师可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比如在讲课过程中,我们首先为学生带来了主题为《车辆发展简史》的课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车辆发展的四个时代——马车时代、蒸汽时代、内燃机时代、电气时代。通过讲解,学生直观地感受车辆外观设计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了解到了不同时代汽车的特点和差异,理解了现代汽车技术以及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然后立足教材内容,设计了《汽车博览会我思考》的活动,在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了“看、思、创”三个关键词,将它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看,看汽车的种类,并让学生将课本中展现的汽车进行分类。二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思考什么样的汽车能解决行程中遇到的困难。三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想象并设计一款未来汽车,提出新的观点和创意。通过这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汽车的相关科学知识,深化了科学思维,提升了综合素养。

三、组织科学实践,启迪美术构思

在美术构思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来分析、理解和表现自然世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结合科学实践,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学习体验。比如我们和当地车企合作,以课本内容为素材,开展了《携手未来,共“画”汽车》的主题实践活动。首先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汽车展厅,学生近距离观察各种样式的汽车,并详细讲解了汽车的外形、功能等特性。然后,我们设置了小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每个时代、每款车型的外观设计、车辆使用用途、车辆配置等,将小汽车卡片贴在对应的区域。通过贴图游戏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车辆的发展历史,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汽车展厅内,学生们的热情高涨、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车辆的整体外观和每一处细节。画板上的纸张沙沙作响,学生们用画笔捕捉着自己脑海中未来汽车的形状,将其呈现于纸上。通过观察真实的车辆,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汽车的结构和设计理念。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融入画作中,用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创意的汽车图画。学生完成画作并写完感想后,有序地将汽车图画贴在了绘画&剪纸成果展示栏上。这些汽车图画不仅是一份份美丽的艺术品,更是学生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展现。在展示栏前,学生们兴奋地讨论着彼此的作品,互相称赞和提建议。他们不仅为自己的创意和努力感到自豪,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创意和技巧,激发彼此的创作热情,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最后,我们组织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灵感来源,学生们热情地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我们还让学生采取同学互评的形式,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彼此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整个互动过程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创作的喜悦,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总之,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在小学美术课程加入科学元素,通过融合科学教育,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意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媛.跨学科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科学的路径研究:以“光的魅力”为例[J].教师,2024(9):90-92.

[2]金佳竹.探讨小学美术与科学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J].学苑教育,2023(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