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饮食营养与卫生》教学思考与实践
张芳
河南省灵宝市高级技工学校 472500
在健康意识日益提升的当下,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愈发重要。中职院校开设的《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饮食观念和基本的营养卫生知识,为餐饮服务、健康管理等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然而,当前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如何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课程现状分析
课程内容更新存在明显迟滞,未能有效纳入饮食营养与卫生学科前沿进展与行业实践变迁。具体表现为,诸如新型食品的营养学评价、特定人群动态变化的营养干预需求等关键领域,教材覆盖不足,致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同实际职业场景所需技能产生显著脱节。教学实施过程过度依赖单向度的课堂讲授,教师主导话语而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此种模式削弱了学习主体的参与动能,难以唤起内在求知欲,课堂互动贫乏,教学效能因而受限。实践环节受制于资源与场地约束,在整体课程架构中占比偏低。学生鲜少获得动手操作体验,对饮食营养与卫生核心原理的理解深度与实际转化能力薄弱,理论向实践技能的迁移遭遇障碍。校企协作层面,合作关系多浮于形式,缺乏实质性渗透。企业方深度介入课程构建与教学实践的驱动力不足,学生可接触的实习与实训平台有限,难以充分洞察行业真实诉求与工作环境特质,其职业素养的塑造进程受到制约。
2. 优化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为提升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行业趋势与市场实际需求是教材修订的重要依据。新型食品营养相关的知识需要及时补充进去。特殊人群营养方面的内容同样不可或缺。食品安全领域的新法规也必须纳入教学范围。地方饮食特色值得关注。本土饮食文化蕴含的营养与卫生知识应融入课堂,这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课程整体结构可以划分为几个关键部分。基础营养构成其中一块基石。食品卫生是另一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膳食指导扮演着核心角色。餐饮管理也是必要的知识模块。每个模块都承载着特定的目标。理论知识的传授是目标之一。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与之并行的另一目标。模块化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饮食营养的知识体系由此建立。食品卫生的技能要求也包含其中。学习的系统性得以强化。连贯性自然随之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量需要增加。学生应获得更多实地操作的机会。学校食堂是可行的实践场所。餐厅环境值得学生体验。食品加工企业能提供真实场景。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组织起来。营养食谱编制是一项有价值的任务。食品卫生检测的操作需要学生亲手完成。餐饮服务技能的训练同样必要。学生在实践中能更好地理解理论。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将得到实质性的锻炼。
3.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可以考虑引入与日常密切相关的实例。这些实例来自“食品安全事件”或者“营养失衡导致的疾病”等真实发生的情况。学生接触这些实例后,能够展开分析,参与讨论。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究竟如何在现实场景里发挥作用,最终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思路是围绕特定的任务来组织教学。把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需要动手完成的具体项目。比如,设计一个名叫“校园营养午餐设计与推广”的任务。学生将以小组形式共同工作,需要经历市场调研、营养食谱编制、成本核算、宣传推广等多个环节。这个过程自然要求学生合作,锻炼他们的创新想法,也提升动手操作的本领。同时,借助一些工具也能改善学习体验。“多媒体教学”、各类“在线学习平台”、以及“虚拟仿真实验”等技术手段提供了多样的资源。具体操作可以包括播放“食品安全科普视频”,组织“在线营养知识测试”,或者进行“虚拟食品卫生检测实验”。这些方式让学习过程显得更直观,也更有趣味性,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4. 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实践应用场景
合作协议的签署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确立,清晰界定各自权责,合作关系因此具备长期稳定性质。课程开发与教学指导环节引入企业参与,实习实训评价亦由企业介入。实践教学所需的场地、设备以及师资支持,由合作企业直接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选取标准聚焦于信誉良好且规模可观的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旨在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业情境与实践契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期间,指导工作并非单一主体承担,而是由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学校教师共同完成,目标在于促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行业运作流程及相应规范,职业能力借此得到提升。针对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制定,订单式培养模式随之展开。招生、教学与考核的全过程可见企业身影,毕业生就业通道直接指向该合作企业。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双重效果:一方面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并提升就业质量,另一方面为企业构筑起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入校举办讲座、实施技能培训、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成为常态机制。专家带来的行业前沿动态与实际操作经验,有效拓展了学生视野,其职业素养亦获得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职《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等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行业实际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卓秀文 . 技工院校《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J]. 中国培训 , 2020, (11): 69-70.
[2] 林开宇. 《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探微[J]. 就业与保障,2016, (08): 24.
[3] 祝家香 . 中职学校《烹饪营养与卫生》的教学思考 [J]. 才智 ,2015, (20):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