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关键技术与应用实践

作者

朱海兵

511133198908093017

引言

大坝工程是水利建设的重要支撑,其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对施工质量与运行安全要求极高。混凝土作为大坝的主要结构材料,因其水化热作用会引起内部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较大的温度应力。当这些应力超过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时,就容易出现裂缝,影响大坝的整体稳定性与耐久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界长期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温控防裂的施工技术体系。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施工条件的复杂化,传统的温控防裂措施在实践中已显现出一定局限性,如何通过优化材料性能、完善施工工艺和引入智能监测手段来提升防裂效果,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点。本文结合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的实际需求,从技术原理、关键措施及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大坝工程建设与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一、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的机理与基础分析

1.1 温度应力与裂缝形成机理

大坝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结构内部温度升高。当内部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差异较大时,混凝土内部会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场,进而引发温度应力。若这些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便可能产生表面裂缝或贯穿性裂缝。尤其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其散热速度较慢,温差效应更加显著,裂缝风险也随之增大。此外,大坝结构通常存在基础约束、沉降差异与外荷载作用,这些因素会与温度应力叠加,进一步提高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1.2 防裂施工的理论依据

温控防裂的核心目标是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和温差,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裂缝的出现。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热传导与温度场分布理论、弹塑性力学中的温度应力分析、混凝土徐变与收缩理论等。通过合理调控材料特性、施工工艺与环境条件,可以实现降低水化热、改善散热条件和缓解应力集中,从而提升结构的整体抗裂性能。这些理论为温控防裂施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科学支撑。

二、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关键技术

2.1 材料优化与配合比设计

选择低热水泥或部分掺加粉煤灰、矿渣微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是降低水化热、减缓温度升高的有效途径。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不仅能减少水泥用量,还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与耐久性。同时,采用减水剂和缓凝剂等外加剂,有助于延缓水化反应过程,降低温度峰值。此外,优化骨料级配、提高骨料用量,也能有效减轻因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集中。

2.2 施工工艺与浇筑方法

在大坝混凝土施工中,分层分块、间歇浇筑的方式是控制温度应力的重要工艺措施。通过合理划分浇筑区域,减少单次浇筑体积,可以有效控制水化热集中释放。同时,采用预冷骨料、拌合水或使用液氮冷却等方法,可在浇筑前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减少早期温升幅度。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和层厚,确保混凝土之间的温度梯度处于可控范围,从而降低裂缝风险。

2.3 冷却系统与保温措施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埋设冷却水管并进行循环冷却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温控措施。通过在混凝土中布置循环管路,注入冷水带走内部热量,可以显著降低温度峰值和温差。与此同时,还需在外部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喷涂养护剂或搭设遮阳棚,以减缓混凝土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变化。冷却与保温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内部降温与外部隔热的双重效果,保障混凝土温度场的均衡性。

三、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的监测与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温控防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验管理,而是逐步走向智能化和精细化。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与应变计,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应力变化,为施工调控提供数据支撑。基于大数据与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建立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的预测模型,实现对裂缝风险的预警。信息化管理平台还能够整合材料、施工和监测等多维度数据,形成可视化界面,便于施工人员及时调整冷却水流量、浇筑节奏与养护措施。这种监测与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过程的科学性与可控性,也为大坝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典型工程实践与应用成效

在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采用低热水泥与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结合分层分块浇筑和埋管冷却措施,实现了温度峰值有效控制。施工期间,通过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对温度超限情况进行预警,并自动调整冷却水流量,确保混凝土内部温差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实践结果表明,该工程混凝土浇筑后裂缝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构整体性与耐久性得到显著提升。另一项工程则在外部采取保温覆盖与洒水养护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缓解了昼夜温差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温控防裂施工技术在不同工程环境下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显著的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是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材料优化与配合比设计、合理的施工工艺与浇筑方法、冷却系统与保温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降低裂缝风险。随着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温控防裂施工正在向数字化监测、智能化调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方向发展。未来,温控防裂施工应更加注重设计、施工与监测一体化,推动大坝建设由传统经验依赖向科学管理转型。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将为我国重大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军义,徐庆.东庄特高混凝土拱坝温度控制设计与实践[C]//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巴西大坝委员会,西班牙大坝委员会,美国大坝委员会.建造安全韧性绿色的国家水网之“结”.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499-508.DOI:10.26914/c.cnkihy.2024.030930.

[2] 黎 明 . 施 工 期 碾 压 混 凝 土 大 坝 温 控 防 裂 分 析 [J]. 陕 西 水利,2023,(10):195-197.DOI:10.16747/j.cnki.cn61-1109/tv.2023.10.023.

[3]刘天鹏,赵宇江,刘佳,等.大藤峡水利枢纽大坝混凝土温控参数敏感性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3,29(04):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