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作者

刘橙

泸县石桥镇学校 646125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生物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生物核心素养,成为广大生物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内涵

(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例如,结构与功能观,细胞的结构与其执行的功能相适应,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与其物质运输等功能紧密相连;进化与适应观,生物的进化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像桦尺蛾在工业革命前后因环境变化导致体色进化等。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思维方法。比如在学习遗传规律时,通过对大量遗传现象的归纳概括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在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运用模型与建模的思维方法理解DNA 的结构特点。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人教版教材实验中,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等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例如,了解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后,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概念、过程和意义,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主要关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将重点放在让学生记住生物学概念、原理等,而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目标的设计和落实不够。这使得学生虽然记住了知识,但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由于实验设备不足、课时紧张等原因,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一些实验只是教师演示,学生缺乏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三、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基于生命观念设计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生命观念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例如,在讲解人体的营养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观,不同的营养物质在人体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像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等。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深化生命观念。比如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结构时,对比两者的异同,让学生理解细胞结构与生物功能的适应性,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这与植物需要支持和保护的功能相适应,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则与其灵活运动的特点有关。

(二)培养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教师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在学习生物进化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某个特定环境中,某种生物的某些性状会更有利于生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培养演绎与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生物学问题展开交流和辩论。如在探讨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收集证据,进行归纳与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三)强化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首先,保证实验设备的充足和完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其次,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教师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实验过程中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学生自己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变量,观察种子萌发情况,从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除教材中的实验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让学生自己制定调查计划,选择调查方法,记录和分析调查结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在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

将生物学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等。在讲解传染病相关知识时,结合新冠疫情,引导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环保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作出贡献,提升社会责任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基于生命观念设计教学、培养科学思维、强化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渗透社会责任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资源,将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飞. 人文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36).43.

[2] 许文伟 .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D].2009

[3] 孙建华 . 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J]. 散文百家 .2019,(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