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语文从民族语言授课到通用语言授课转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包俊霞
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一中学021200
引言
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阶段,教师需紧扣双语教育要求,逐渐完成民族语言授课到通用语言授课的转型,让学生们适应通用的汉语言,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留心观察教学所用语言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何种影响,并采取有效策略,以保证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与效果。
一、初中语文从民族语言授课到通用语言授课转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初中语文从民族语言授课到通用语言授课转型时,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客观影响,影响主要分为正面与负面,鉴于文章篇幅限制,这里将不讨论正面影响,重点聚焦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受到了哪些负面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语言能力受到的影响
当语文教师由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向通用语言授课转型时,学生语言能力受到的直接影响就是双语言系统的结构性失衡,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通用语言的理解表层化,无法抓住通用语言中的语义与语境,从而致使学生理解偏差,此外在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受到民族语言惯性思维的影响,将其直接套用到汉语言学习过程,从而引发了语言负迁移的表现,不利于少数民族初中生双语能力的提升[1]。
(二)学生学习方面受到的影响
少数民族初中生在双语课堂中学习时,学习方面受到的最大影响就是效率下降,原本借助教师的民族语言授课,学生能够快速学习掌握新课内容,但在授课语言转变后,由于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其语文学习质量下降,影响到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心理认知方面受到的影响
初中生开始接触教师的通用语言授课时,心理认知层面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因为少数民族的学生长期使用民族语言沟通交流,在课堂上也更多使用民族语言,由于其心理上没有快速接受汉语言的授课方式,致使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
二、民族语言授课到通用语言授课转型下初中生语文学习影响的应对措施
少数民族初中生学习语文内容时,为能够很好地消除授课语言的转变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本章将紧扣学生学习受到的具体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以期参考。
(一)学生语言能力衔接的针对性策略
为能够助力学生对汉语言深层思考理解,使其逐渐创设双语理解思维,以防民族语言负迁移问题的发生,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可针对初中生的语言能力衔接进行有效引导,为此可采取双语词汇对照教学策略与分层训练策略。其中的双语词汇对照教学策略,主要是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剖析提炼,从而筛选出关键的词汇,并将其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表达词汇进行对照,并制作成双语对照手册,辅助学生紧扣教师的讲课节奏,学习掌握语文新课内容。如朱自清《背影》中的细节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教师可选择相对应的民族语言,并制作双语对照手册,辅助学生理解汉语言中的作者情感变化[2]。
分层训练策略的实施,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双语学习能力,组织不同的语文学习活动,如基础组学生主要跟读教材课文的录音,快速提升自我的汉语言理解认知水平;进阶组学生利用汉语对教材文本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以此锻炼学生的双语衔接综合能力;高阶组学生对教材文本的主题意义与哲学思想进行辨析,以此拔高学生的双语学习综合能力。如教师组织基础组的学生跟读文章《三峡》,感受散文的独特语言魅力;进阶组学生复述文章《壶口瀑布》,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与双语组织表达能力;高阶组学生对《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哲思观点进行辨析,汲取汉语言的文学思想精髓,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二)学生学习障碍的适应性教学改革
针对少数民族初中生的语文学习障碍问题,教师需剖析出学生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对授课语言的转变方式方法做出调整,从而降低授课语言变化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其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循序渐进的学习思考,逐渐适应双语课堂。为达到此目标,教师可采取情境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即利用民族语言授课时下达情境学习任务,组织学生们探究思考,引导其进行汉语言沟通交流,并进行回答,使得民族语言与汉语言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过渡,助力学生由浅入深的解读语文新课内容。如朱自清《背影》教学时,教师可紧扣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学习任务,启发学生们思考朱自清从哪些方面切入叙述故事,如何透露出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在学生进行汉语言交流沟通时,教师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实际生活,感悟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基于情感共鸣解读汉语言内容,以此解决学生的语文学习障碍[3]。
(三)学生心理认知冲突的干预性支持
为能够解决授课语言方式转化对学生心理认知产生的负面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展开教学引导时,应做好个性化的干预支持,即紧扣民族语言的特点,开展双语教育引导方式,鼓励学生们进行双语学习与表达,并根据学生的汉语言学习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与肯定,使其能够逐渐接受双语授课方式,主动学习探究汉语言的相关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文中以少数民族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为例,重点阐述了民族语言授课到通用语言授课转型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到了哪些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旨在说明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需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并借助智慧教育平台进行经验共享,从而形成教育经验库,为更多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玄清霞 , 何明 . 边疆民族地区学校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基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调查 [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5,(02):167-176.
[2] 罗妍 , 潘信林 , 杨玉春 . 机遇与挑战 : 统编教材使用与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模式转型 [J]. 青海民族研究 ,2023,34(01):84-91.
[3] 符平 , 郭经宇 . 三重语言市场与民族地区语言变迁——以京族聚居区为例 [J]. 探索与争鸣 ,2023,(01):122-13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