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技师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作者

郭丹

山东公路技师学院 250100

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依照特定标准,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再布置合作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探究,进而掌握教学知识点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法更加契合实际需求 [1]。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职技师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展开进一步论述。

一、明确划分标准,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在中职技师学院里,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以及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需要通过多元途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方式。有研究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划分的合理性[2]。基于这一研究成果,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明确划分标准,并将其落在实处。常见的划分标准主要是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教师在划分各个合作学习小组时,需要秉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的教学要求,确保所划分的合作学习小组贴合实际需求。例如,某教师在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依照学生的历史成绩以及日常行为表现,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针对于各方面能力相近的学生,教师会将其划分至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3]。同时,该教师还重点结合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性格特征,确保所划分的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最少有一名性格外向、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强的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带动小组内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课堂学习。

二、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合作学习小组探究

在小组划分完毕后,便进入了学习任务的布置这一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的特征,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合作学习小组自发地参与到课堂中。一般情况下,学习任务的设计需要以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为目标,确保其不偏离于实际的教学要求。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较为广泛,所以还需要在学习任务中融入趣味因素,从而调动各个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观能动性[4]。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网页制作”的相关教学知识点时,可以向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有很多同学喜欢上网,那么你们肯定见过各种各样的网页对不对?那么你们知道要怎样制作网页吗?请以小组的方式展开交流,设计出属于你们小组的网页吧!”在这样的任务引导下,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会紧密围绕学习任务,展开探究。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从旁观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期间遇见的各种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教学知识点。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三、完善小组评价,优化合作学习教学方案

通过小组评价,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指导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促使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与探究策略。同时,小组评价还能够对合作学习教学方案的优化起到信息支持作用,因而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小组评价机制较为落后,片面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为改善这一现象,需要积极完善小组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指标,拓宽评价主体。例如,教师可以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与教学过程有关的教学评价指标。如“学生参与度”、“学生的合作交流表现”、“小组氛围指标”等。这些评价指标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各个小组进行自评、互评,从而确保教学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依据教学评价结果,教师可以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结束语:中职技师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需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工作,并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合理划分各个学习小组,加强教学任务的布置,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实现育人目标。本文通过对中职技师学院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胡兵 .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03):140-141.

[2] 李小丹 .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探究 [J]. 成才 ,2024,(22):149-150.

[3] 郭雨 .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J]. 集成电路应用 ,2024,41(07):104-105.

[4] 彭圣哲 , 王德贵 . 数字化视角下中职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以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J]. 电脑与电信 ,2023,(09):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