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李首达
贵港市港北区港城街道旺岭小学
一、引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部分课堂仍以抽象概念讲解和机械习题训练为主,导致学生出现 " 数学无用论 " 的认知偏差和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 " 综合与实践 " 领域的强化要求,强调数学学习应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引入生活化情境已成为落实新课标理念、破解教学困境的必然选择,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系统介绍与生活化情境教学紧密相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 7-12 岁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需借助具体事物进行思维)、情境认知理论(布朗 " 知识的情境性 " 观点强调学习应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生活化情境正是搭建 " 现有水平 " 到 " 潜在发展水平 " 的脚手架)等核心教育理论,详细阐释生活化情境教学如何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如超市购物找零)、搭建新旧知识桥梁(用 " 分糖果 " 理解除法)、激发主动探究欲望(测量教室面积的实践活动)等路径,精准契合小学生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和 " 做中学 " 的学习特点,引用奥苏贝尔 " 有意义学习 " 理论说明当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生活经验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时,学习效果最佳。
二、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购物、校园活动、家庭事务等),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 " 数学源于生活 " 的实用价值;二是有助于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借助生活经验作为认知脚手架,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建构数学概念(如通过分蛋糕情境理解分数意义);三是能显著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在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其今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四是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通过成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提出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时应采取的 " 三维度五步骤 " 实施策略,三维度即素材选择的适切性(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情境设计的探究性(包含数学问题内核)、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促进深度参与);五步骤包括生活素材收集与筛选(建立 " 生活数学素材库 ")、教学目标与情境匹配(如 " 认识时间 " 匹配 " 作息时间表 " 情境)、问题链设计(从具象到抽象的问题序列)、多感官参与活动组织(观察、操作、讨论、表达)、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学生作品、课堂表现、访谈反馈)。具体策略包括基于学情分析的生活素材筛选机制(采用 " 学生生活经验调查问卷 "+" 素材适用性评估表 " 双工具筛选)、融入学科本质的情境任务设计方法(如 " 租车问题 " 情境需突出 " 优化思想 " 数学内核)、促进深度参与的互动环节组织技巧(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 12 种互动方式)。同时针对情境创设过度娱乐化(如单纯追求趣味性而忽视数学本质)、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情境活动占用时间过多导致练习不足)、评价方式单一(仅关注知识掌握度)等常见问题,给出 " 数学情境要素清单 "(确保情境包含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三要素)、" 教学时间四象限分配法 "(核心环节:情境导入20% 、探究活动 40% 、练习巩固 30% 、总结拓展 10% )、" 三维评价体系 "(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具体解决方案与优化建议,附教师培训中使用的" 生活化情境教学设计自检表"。
四、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效果
通过小学低年级 " 认识人民币 " 和高年级 " 百分数应用 " 两个典型教学案例分析,展示生活化情境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一年级 " 认识人民币 " 单元中,教师创设 " 校园超市 " 情境,让学生扮演收银员和顾客进行模拟购物,通过真实交易体验理解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课后测试显示学生人民币计算正确率较传统教学提高 42% , 93% 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简单购物计算;在六年级 " 百分数应用 " 教学中,设计 "家电促销对比 " 情境,提供 " 满 300 减 50"" 打八折 "" 买三送一 " 等不同促销方案,引导学生计算最优购买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折扣率计算方法,更能结合家庭实际提出合理消费建议,数学应用意识显著增强,相关应用题解题正确率提升 35% 。
综上所述: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成果,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架起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桥梁,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理解深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进一步推广和完善的建议: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挖掘生活素材、设计优质情境的专业能力;二是建立分学段生活化情境资源库,系统整理各年级各单元适用的生活案例;三是完善情境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在情境中的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纳入评价维度;四是注重家校协同,鼓励家长引导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形成 " 课堂 + 家庭 " 的生活化教学闭环;五是结合信息技术创新情境形式,利用 AR/VR 技术创设沉浸式生活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参考文献
[1] 沈毅 .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启迪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24).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2.24.047 .
[2] 詹玉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2,(4).
[3] 屈志勇 . 小学数学巧用生活元素构建高效课堂策略刍议 [J]. 学周刊 .2022,33(3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33.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