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瓯越之味,养生之道

作者

黄钦寿

瓯江南餐厅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一、引言

瓯菜,作为浙江菜系中一颗璀璨明珠,凭借其独特的风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华美食之林中独树一帜。其发源于温州及周边地区,因地域环境独特、历史人文背景深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味特点与文化内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瓯菜中蕴含的养生之道逐渐受到关注。深入研究瓯菜的文化价值与养生智慧,对于传承和弘扬瓯越饮食文化、探索现代健康饮食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瓯菜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一)地域环境的影响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山海资源丰富。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瓯菜的食材种类繁多,海鲜如大小黄鱼、带鱼、鲳鱼、牡蛎、淡菜等,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瓯菜的特色食材之一;山区的竹笋、香菇、木耳、山茶油等山珍,也赋予瓯菜独特的山野风味。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瓯菜形成了就地取材、注重食材本味的烹饪理念。

(二)历史发展的脉络

瓯菜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汉唐时期,瓯菜就已初具雏形,当时的温州地区经济文化逐渐发展,人们的饮食需求也日益丰富,一些简单的烹饪技法和菜品开始出现。唐宋时期,随着温州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瓯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与烹饪技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明清时期,瓯菜进入鼎盛发展阶段,烹饪技法更加精湛,菜品种类日益丰富,许多经典名菜逐渐成型并流传至今。

三、瓯菜中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记忆的承载

瓯菜传统名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说。像 “家烧黄鱼”,选用新鲜的黄鱼为主料,配以独特的调料烧制而成,其制作工艺在温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了瓯越地区渔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海鲜烹饪技艺的探索;“温州鱼丸”作为温州特色小吃,其制作工艺传承百年,以新鲜的鱼肉为原料,经过精细的手工制作而成,见证了瓯越地区传统饮食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三丝敲鱼”,其制作工艺考究,将鱼肉敲成薄片,再与三丝搭配烹饪,不仅是温州传统烹饪技艺的展示,更是一代代瓯越人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 , 这些菜肴见证了瓯越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饮食习俗,成为瓯越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民俗风情的体现

瓯菜的民俗风情,是瓯越生活智慧与情感的舌尖表达。岁时节令中:* 春节 *“分岁酒”,家烧黄鱼(年年有余)、鱼丸汤(团团圆圆)、鳗鲞(有想头)、花蛤(和气)等饱含吉祥寓意的盛宴凝聚亲情; * 清明 * 食绵菜馍(清明粿),以青草香寄托思念,兼祛春湿。* 端午* 品粽清热、食瓯柑降火祈福。

(三)审美情趣的表达

瓯菜注重色、香、味、形的统一,在菜品的摆盘、调味和烹饪过程中体现了瓯越人民的审美追求。以 “家烧黄鱼” 为例,黄鱼的金黄色与配料的色彩相互映衬,造型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温州鱼丸” 晶莹剔透,搭配上绿叶蔬菜等配料煮制而成,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瓯菜在调味上追求清鲜,淡而不薄,也体现了瓯越人民对味觉美的独特追求。

四、瓯菜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一)瓯菜传承的重要性

瓯菜传承是守护瓯越文化根脉的核心。其 " 海鲜入馔、清鲜淡雅、二轻一重 " 的技艺体系(如家烧黄鱼的火候、温州鱼丸的手工捶打、蒜子鱼皮的刀工与发制),承载着温州山海交融的历史记忆与民俗密码。以宗师潘晓林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其弟子黄宗燕(中国烹饪金匠)为代表的传承人,通过师徒相授延续濒危技艺(如传统干货涨发、高汤吊制)。若技艺断层,不仅导致文化认同弱化,更将使 " 医食同源 " 的养生智慧消逝。保护经典菜品与工艺,是对地域身份标识的存续,亦是应对快餐文化冲击的根基。

(二)瓯菜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是瓯菜存续于现代餐桌的必然选择:

1. 消费需求变革:年轻群体追求健康轻食与视觉体验,传统浓油赤酱或单一烹饪模式(如部分重芡菜品)需优化。”轻油轻芡”核心理念虽契合健康潮流,但呈现方式需升级。

2. 产业生存压力:预制菜冲击下,作坊式生产难以保障“温州鱼饼”等鲜食产品的标准化与流通性,需技术革新。

3. 养生科学化:传统”药头”经验(如姜醋配海鲜)需通过营养学验证,转化为可量化的健康主张。

4. 风味拓展瓶颈:单一海鲜主料易显单调,需在”清鲜”框架下融入安全的新食材(如优质菌菇、功能性谷物),丰富味型层次。

5. 文化表达升级:如”瓯江南·新派瓯菜餐厅”以黑珍珠一钻的影响力,用分子料理技术解构”黄鱼冻”,以现代美学重构瓯菜宴席,证明创新可激活传统。

守正而不泥古,方能避免瓯菜沦为博物馆标本。

(三)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1. 教育体系化,承旧育新

- 活态传承:以 * 潘晓林 - 黄宗燕 - 黄钦寿 * 等代表人物的”师带徒”实践教学,在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瓯菜大师精品课堂传承班,(如黄钦寿演示 * 温州鱼丸 * 捶打力度控制)。

- * 教材标准化 * :编撰《温州瓯菜》,将”二轻一重”量化(如芡汁透明度、蒸鱼温差阈值),避免经验主义流失。

2. 产业协同创新,以用促保

- 经典菜品工业化:研发 * 温州鱼丸 * 速冻锁鲜技术、即食 * 蒜子鱼皮 * 罐头,通过冷链拓宽市场,反哺手艺人生存。

- 新派餐厅引领:支持”瓯江南”等黑珍珠餐厅打造样板:

技法融合:用低温慢煮升华 * 家烧黄鱼 * 肉质,以泡沫技术替代传统高油芡汁;

文化叙事:以瓯窑盛装菜品,菜单标注”三丝敲鱼”的渔村起源。

- 预制菜升级 * :开发药膳IP(如铁皮石斛黄鱼汤),联合高校验证其抗氧化成分,打造高端养生线。

3. 传播破圈,构建生态

- 数字化存档:搭建”瓯菜基因库”APP,展示 * 黄宗燕 * 家烧黄鱼视频,开放民间”药头”方投稿。

- 权威背书 * :推动瓯菜入选省级”非遗美食保护名录”,借”黑珍珠”、”米其林”评级提升国际认知。

结束语:

瓯菜作为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养生智慧。其以海鲜入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 “二轻一重”,形成了独特的特色风格。同时,瓯菜人秉持 “继承不循古,创新不弃旧” 的宗旨,使瓯菜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传承和创新瓯菜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培养专业人才、举办各类活动、推动产业发展等途径,让瓯菜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不仅有助于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为现代人提供更加健康、美味、富有文化内涵的饮食选择,促进饮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智邦 . 瓯菜:浙江菜的山海灵秀之味 [J]. 厨艺,2022(05):32 - 35.

[2] 林光 . 温州传统饮食文化研究 [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3] 张小花 . 论瓯菜的养生文化 [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36(03):128- 130.

[4] 王强,李明 . 地域文化对地方菜系发展的影响 —— 以瓯菜为例 [J]. 美食研究,2021,28(04):78 -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