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校管理中的家校合作质量提升策略

作者

李如响

安徽省五河县大新初中 233315

引言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以父母为代表的家长和以学校教师与管理者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是推进家校合作的两大关键主体。现阶段,初中学校家校合作面临着家长力不从心、相互交流难以实现、志愿服务不成体系等现实问题,这些都造成家校合作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为解决此问题,管理者必须开阔思维,从家长、教师、内容、领域、方式等多个角度来抓起家校合作。

一、“改家长”:凝聚家校共育共同认识

如今,80 后群体成为当下初中学生家长的主体,因整体受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对子女的期待和发展的愿景也存在不小的差别,家长的教育诉求也比较多元,如,有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成绩,有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未来竞争力”等,这也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来“改变”家长,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凝聚家校共育共识。比如,《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校双方在学生教育中的责任划分十分明确,因此学校应在家长群体中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帮助家长了解自己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在今后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再如,聚焦初中教育管理实际中的共性问题、焦点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以公众号推文的形式来推送到学生家长手机上,帮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进程中来,也能够更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到孩子的最新情况,助力家长教育能力与共育素养的稳步提升。

二、“育教师”: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班主任、科任教师是落实家校合作的关键主体,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少不了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花费精力来培育教师,切实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也能有效提升家校合作的最终效果。

以班主任为例,应重点培育其在家校合作中扮演好支持者、合作者、被监督者等多重角色,并帮助班主任理解这些角色的内涵,确保其能够在与学生家长的共育实践中自由切换。例如,定期“采访”各个班级的班主任,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共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对班主任们的问题进行整合归纳,在提炼出共性问题之后再由学校的管理者来开展针对的校本教研、专项研讨等活动。如,沟通的艺术性直接影响着家校双方的合作效果,在家校合作实践中由于沟通不当导致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为解决此问题,就可以开展“家校沟通技能专题培训”,结合海量的案例来指导班主任学习、掌握各项沟通技能,避免产生家校冲突,顺利推进家校合作。

三、“丰内容”:结合实际分解管理内容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应在内容上表现出更趋丰富性的特点,管理者应致力于拓宽学校管理的维度,结合实际来分解学校管理的内容,提炼、选择那些可以渗透家校合作的部分来成为新时代推进家校合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可以推进学校管理朝着具体化、可操作化发展,这对提升家校合作质量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比方说,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可以划分为组织管理、安全管理、文化管理、活动管理、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学习管理几大部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应推进家校合作的广泛渗透。以组织管理为例,可以引领班主任建设家委会,以家委会作为联系家校双方的一个重要纽带,为家长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创造条件。再如,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因此学习管理应为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家校在学习领域的合作应经历由分数向素养的转变。如,在学习管理上注重家校双方的信息互通,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内外表现,从而为因材施教的实现奠定基础。

四、“拓领域”:聚焦发展推行合作范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面临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学校教育在学科教学之外也开始关注美育、德育等的实施与开展。顺应此趋势,家校合作也应积极拓展领域,聚焦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来推行合作范畴,在实现广泛合作的基础上提升合作质量。

举例来说,德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应成为家校合作的重要领域。与学科教学相比,德育教育强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让学生在心底里接受才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传统理论说教式的德育教育形式显然无法达到这一目标。有鉴于此,就可以联合家长,利用家庭资源来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德育实践,丰富学生的主体体验,由此来通过家校双方的通力合作来提升德育质量,呵护学生的成长发展。

五、“创方式”:主体参与赋能合作创新

面对家校合作质量提升的现实要求,还需积极创新合作方式,通过引入家校双方深度的主体参与来赋能家校合作形式的创新。

比方说,经过长期的家校合作实践,学校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提升家校合作质量。一是常态化开展“当好家长”活动,鼓励家长来协助解决学生在班级、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另外,学生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交流来获得更为丰富的教育经验。二是促进家校双方的相互交流。具体而言,班主任、教师应利用多样化沟通工具来加强双向接触,实现学生信息的交流互相。另外,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来组织多元沟通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三是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如,做到班级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尤其是涉及家长利益的、容易引起误会的事项,向家长提供公平公开、简单易懂的讨论程序和沟通渠道。

结语

新时代、新发展给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尤其是当今初中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整体素质更高,这些都迫切要求提升家校合作质量。在高诉求的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者必须认清家校合作的必然性,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迫使家校合作发挥最大的效力,满足新时代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向媛. 学校管理中的家校合作质量提升策略[J]. 亚太教育,2023,(24):42-44.

[2] 沈丽, 夏晋. 教育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家校合作价值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 ,2021,(2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