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

作者

高利

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引言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策略指导不系统、学生运用能力弱的问题。统编教材设置的阅读策略单元,为集中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提供了专门的教学内容。如何准确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科学设计单元教学流程,并在课堂上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阅读策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实践课题。

一、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价值与目标设定

阅读策略单元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它可以安排预测、提问、图像化、联系等关键策略,通过专门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其教学目标应明确指向:

掌握具体策略方法:让学生能独立运用所学策略(如根据线索预测情节、针对内容提出问题);

提升理解准确度:运用策略更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

培养阅读自我监控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过程,学会调整阅读方法。

二、​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设计要点

教学设计需围绕核心策略展开,做到目标清晰、内容连贯、过程有效。

明确核心策略目标:深入分析教材单元,确定1-2 项重点训练的策略(如“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同时制定具体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例如:“学生能在阅读中提出至少两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

整体规划单元内容:以核心策略为主线串联单元内容,如精读课文侧重策略示范与指导;交流平台总结策略要点以及词句段运用设计相关语言训练。最后建立认识策略→学习使用→独立运用的渐进学习路径。

设计实践性学习过程:要避免单纯讲解概念,设计需要运用策略的阅读任务(如“边读边预测故事发展并记录理由”)。教师需明确示范策略操作步骤→师生共同练习策略→学生独立或合作应用策略。

三、阅读策略单元课堂实施关键

要让阅读策略真正被学生掌握并在阅读中自觉运用,课堂上必须抓好几个关键环节,确保教学落到实处。

(一)清晰示范策略操作

教师不能仅仅告诉学生策略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展示策略具体怎么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亲自示范,边读边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预测策略单元时,读到《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个标题,教师可以这样示范:“看到这个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我猜想这老屋一定很特别,可能有什么神奇的力量或者有人在保护它,使它一直不倒。我这么猜,是因为‘总也倒不了’这个词很特别,平常的房子时间久了都会破败。”示范时,教师需要清晰地说明自己注意到的线索(如标题、插图、前文关键句子),基于这些线索做出的推测,以及推测的理由。整个过程要缓慢、具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策略运用的每一个步骤和背后的思考,理解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

(二)保障充分练习与反馈

课堂必须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练习设计要有层次,逐步放手。以五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单元为例: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共同阅读一段课文(如《搭石》),示范提出几个有深度的问题,并讨论这些问题好在哪里;然后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围绕下一段内容尝试提问,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问题的质量;最后过渡到个人独立练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新段落时独立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需巡视课堂,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有效运用策略的实例,如学生能根据文中“人影绰绰”、“清波漾漾”等描写提出“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类触及文章情感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你能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来提问,关注到了文章的意境,很好。”发现普遍困难或典型错误(如问题过于浅显),也要及时介入引导:“这个问题答案就在上一句,试试能不能提出一个需要联系全文或者思考作者用意的问题?”练习后,组织简短交流,让学生分享运用策略时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相互启发。

(三)促进持续迁移运用

策略教学的价值在于其长期性和普遍适用性,因此必须推动学生将所学策略迁移到新的阅读情境中。在本单元内部就要有意识地反复应用。例如,在三年级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策略单元中,学完精读课文《花钟》后,在学习同一单元的略读课文《蜜蜂》时,教师就可以在阅读前提示:“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方法吗?读这篇课文时,特别留意每一段里有没有能帮你快速理解整段话意思的关键句子。”更重要的是跨单元、跨学科的迁移。例如,在学习科学课教材中《植物的“身体”》这类说明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篇科普文章结构很清楚,试试用我们语文课上学过的‘寻找关键句’的方法,快速找出每部分主要讲什么。”或者在社会课阅读历史人物故事时,提醒:“读这段描写,能不能像我们学预测策略那样,根据人物的性格和之前的行为,推测他接下来可能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阅读策略是通用的工具,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文本和学习场景。

(四)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在每一次运用策略的阅读活动后,教师都应习惯性地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理解这个部分(或解决这个疑问)时,你用了什么方法?你觉得这个方法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哪里觉得卡住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你可能会怎么调整?”这些问题要简洁、直接,成为课堂常规。同时,可以借助简单易用的工具辅助反思过程。例如,设计一张简洁的“策略运用反思便签”,让学生在阅读后快速填写:今天主要用了什么策略(在预测、提问、找关键句等选项后打钩或用关键词填写)?用在了课文的哪个地方(写下段落序号或关键词)?觉得有帮助吗?(简单标注√或 × ,或写一两句感受,如“帮我猜中了结局”、“提的问题被老师表扬了”)。或者直接在课文相关段落旁边空白处,用铅笔简单标注当时的想法(如:这里我猜 XX 会来,因为… / 这段的关键句是第 X 句)。这些工具不增加过多负担,却能有效促使学生停下来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自我监控的习惯,在阅读中主动思考“我读明白了吗?用的方法对不对?需不需要换种方式试试?”,最终成为自己阅读的“管理者”。

结语

统编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教材意图,进行以策略运用为核心的设计,并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教师明确的示范、学生充分的练习、持续的迁移应用以及对阅读过程的不断反思,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些阅读方法,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邢春燕. 思维能力培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提问策略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D]. 重庆 : 重庆师范大学 ,2024.

[2] 张洁. 小学语文" 阅读策略" 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J]. 小作家选刊 ,2025(6):50-53.

[3] 万吉娟 .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 以“阅读预测策略单元”为例 [D]. 宁夏 : 宁夏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