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治理的研学旅行青少年安全风险动态评估与保险保障机制研究
聂予涵
成都别样行实践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610000
摘要: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风险问题成为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构建“协同治理动态评估保险激励”三维理论模型,旨在解决研学旅行中多主体协同失效、动态风险评估滞后、保险保障脱节等核心问题。通过混合研究方法,揭示城乡差异化风险传导机制,并验证保险机制优化路径,为研学旅行安全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研学旅行;协同治理;动态风险评估;保险保障
研学旅行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然而,随着研学旅行活动的日益频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研学旅行安全风险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如多主体协同不畅、风险评估静态化、保险保障难以满足需求等。因此,深入研究研学旅行青少年安全风险动态评估与保险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
(一)三维理论模型概述
本研究构建的“协同治理动态评估保险激励”三维理论模型,整合了协同治理理论、动态风险评估技术与保险精算方法,旨在构建“制度-技术-市场”联动的青少年研学旅行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二)协同治理层
政府通过立法与标准化建设明确监管职责,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如文旅、教育、应急管理部门联动。学校制定研学课程安全标准,监督企业执行风险防控措施,并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企业依据相关指南落实全流程防控,开发分级保险产品并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透明化。社区在乡村场景中承担应急物资调配与疏散引导,通过法律授权明确其权责边界。引入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将合作协议条款编码为智能合约,自动触发责任认定与资源调配,缩短应急响应时间。设计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提升企业参与协同治理的积极性。
(三)动态评估层
基于“人地物事环”(PLEEE)模型,人员风险通过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学生心理焦虑指数;场地风险考虑城乡设施差异,城市设施风险权重0.38,乡村环境风险权重0.45;物件风险关注设备故障率;事项风险评估应急预案执行效能;环境风险收集气象数据与地质灾害预警。部署传感器与穿戴设备,实时采集风险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风险生命周期曲线,识别风险传导路径,如设备故障→课程中断→保险纠纷,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测与演化分析。
(四)保险激励层
设计分级保险产品,将主动防控措施(如安全培训、AI测评)纳入保费计算,达标企业保费降低8%-12%。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事故数据并自动触发理赔,减少纠纷率。开发“安全素养+学科知识”融合课程,如航天实验安全操作模块。通过随机对照实验验证课程对风险规避行为正确率(+28%)与科学探究能力(+15%)的协同提升效果,并将课程效果数据纳入保险条款,形成正向激励。
二、研究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海南文昌航天基地、浙江安吉生态营地等典型案例,剖析城乡差异化风险传导机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协同治理效能,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准实验设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验证教育融合课程对学生风险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一)城乡风险传导差异
城市科技场景中,设施风险权重较高,为0.38,以设备故障为主。校企信息共享延迟导致应急响应效率降低42%,如2023年海南文昌航天模拟器故障事件,因维护记录未实时上传,课程中断12小时,保险拒赔率提升15%。乡村自然场景中,环境风险权重为0.45,如浙江安吉暴雨事件中,山洪预警延迟47分钟。社区应急权责模糊使保险拒赔率增加19%,直接损失达23万元。在跨界协作场景中,区块链技术使数据共享效率提升67%,纠纷率下降28%。如粤港澳非遗线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匹配三地保险条款,理赔周期从14天缩短至3天。
(二)保险机制优化效果
分级保险产品使AI心理测评覆盖率≥80%的企业获保费优惠,参保意愿从43%提升至67%。“组织者责任险(单次限额5000万)+意外险”组合方案使企业赔偿压力降低85%,医疗费用报销率100%。如2024年某研学基地因床板安装不当导致学生十级伤残,赔偿总额17.7万元,组合方案全额覆盖,而传统责任险仅赔付40%。
(三)教育融合成效
实验组学生在风险规避行为正确率(+28%)与科学探究能力(+15%)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例如,实验组在航天实验中的操作失误率从12%降至4%。通过课程中的团队协作任务,学生风险意识与责任感同步提升,家长满意度从68%提高至89%。
四、研究启示
(一)政策:构建保障与引导体系
政策在研学旅行安全保障和规范发展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与调控作用。在标准推广上,大力推行《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等标准,为行业设立统一准则,确保各环节安全与服务质量达标,降低安全风险。城乡差异化保费补贴机制,是推动研学旅行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给予乡村研学15%的保费优惠,能缓解乡村研学成本压力,提升乡村研学的安全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二)企业:履行安全与发展责任
企业作为研学旅行的直接服务提供者,在保障安全和推动行业发展方面责任重大。开发“安全培训保费优惠”智能合约产品,将安全培训与保费挂钩,每完成10小时安全培训,保费降低0.5%,这能有效激励企业加大安全培训投入,提升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三)教育:培育安全与科学素养
教育是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的核心力量。将安全操作流程融入STEM课程体系,在学科实验教学中渗透安全规范,如物理实验中的设备检查要求等,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
五、结语
本研究构建的三维理论模型有效揭示了城乡差异化风险传导机制,验证了保险机制优化路径。城乡差异化风险评估模型提升了预警效率,使事故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分级保险产品与区块链技术结合,降低了企业赔偿压力,减少了保险纠纷率。安全素养课程促进了学生风险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协同发展,提高了家长满意度。未来研究可拓展元宇宙技术在风险模拟中的应用,如虚拟现实(VR)应急演练,提升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探索“碳足迹安全风险”双维度评估模型,推动研学旅行绿色安全协同发展,为研学旅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建军.校外实践教育安全与保障体系建设[M].成都:2024.
[2]四川省旅游协会.四川中小学研学实践承办机构服务与管理标准(试行)[S].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