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讲好新疆故事的路径探析

作者

刘风静

新疆日报社视频新闻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一、新疆故事的国际传播价值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好边疆研究成果,讲好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故事”“要加强正面宣传,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不实舆论、负面舆论、有害言论”。

当前国际舆论场中,新疆形象常被扭曲,主流媒体在对外讲述新疆故事面临着叙事碎片化、文化折扣效应、传播渠道受限、主体单一及被动回应等困境。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以更高超的叙事艺术、更有效的传播策略,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二、当前对外讲述新疆故事的主要困境

1. 叙事碎片化与符号化。对外传播内容易陷入“点状展示”。如:单一歌舞、美食、美景或宏大政策宣介,缺乏有温度、有深度的连续性人物故事与生活变迁叙事,难以形成立体认知。

2. 文化折扣与语境隔阂。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传播内容易被误读。西方受众基于自身价值观框架,可能对中国的民族政策、发展模式产生认知偏差,甚至曲解。

3. 传播渠道依赖与平台局限。过度依赖传统外宣媒体和官方渠道,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流行文化平台的影响力不足,难以有效触达更广泛,特别是年轻受众。

4. 传播主体单一与“他者”视角。 官方声音为主,缺乏足够有影响力的新疆本土民众

企业家、艺术家、海外亲历者(如游客、学者)等多元主体的“自述”和第三方“见证”。5. 被动回应与议程设置能力弱。在国际舆论场新疆常陷于对不实指控的澄清和辩驳,在主动设置议题、讲述新疆现代化进程、普通人的梦想与奋斗等积极故事方面有待加强。

三、构建“三新”体系讲好新疆故事

(一)打造融通中外的“新叙事”

1. 利用外眼看新疆 打造国际传播新力

为了提高新疆国际传播的影响力,近年来,新疆广泛邀请外籍人士到新疆访问交流。请他们讲述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将亲眼看到的新疆介绍给本国人民、世界群众。这样既符合新疆工作实际,也更妥当高效。为此,新疆日报社在2024 年1 月全新推出《InXinjiang》栏目。立足国际舆论场,用“老外”的视角打开新疆,介绍新疆。节目中,来自不同国家的政要官员、媒体高管、智库学者、企业家、体育教练、网络大V、游客等热情分享他们在新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一带一路”倡议、美西方媒体涉疆不实言论以及新疆的风土人情、民族团结、宗教信仰、人权发展等话题畅所欲言。受访嘉宾来源广泛、身份多样,他们在国际舆论场发声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说服力,提供了更加广泛、更加多元的“声援”。

该栏目视频在天山网英文网站、俄文网站首发,同步在新疆国际传播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 Xinjiang Today 和天山网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播出。截至 2025 年 8 月,《InXinjiang》栏目已累计采访来自 40 多个国家的 100 余位外籍人士,制作播出英文、俄文视频产品 83 期。成为新疆国际传播理念从“请进来”“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型的一次有益实践。

2. 以“人”为核心 讲述个体命运与时代发展

首先,在内容上,避免宏观的政策性内容,转而去讲具体的事,具体的人。深入挖掘并持续讲述新疆各族群众如棉农、创业者、非遗传承人、援疆医生、返乡大学生、运动员在经济发展、教育医疗改善、文化传承、追求美好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情感与梦想。例如,新疆日报社 2024 年推出的《我劳动我快乐》系列专题视频,以劳动者的第一视角讲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有喀什老城手工艺人在旅游发展中焕发新生、哈萨克族牧民定居后的新生活与子女教育变迁。

其次,通过具体可感的数据,如收入增长、住房改善、交通便利和生动细节,如家庭团聚的笑容、新技能学习的自豪,展现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提升。

最后,在新闻作品中充分展现各族人民通过自身努力和国家支持,抓住时代机遇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 挖掘共通价值 寻求情感共鸣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新闻故事,都要有温度,有人情味,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引发共情并不是简单一味地迎合西方受众,而是以居中视角、全球语境,平和自信地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价值与本土特性。因此,我们在对外讲好新疆故事时,也可以展现不同民族家庭共度传统节日的温馨,或者社区邻里互助的日常。同时不回避多元文化的差异性,更着重展示不同民族群众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如何交流、互鉴、共生。

4. 积极设置议题

要想在国际传播中占据影响力,就需要积极主动设置议题,掌握主动权,引导力。新疆资源丰富、地域广袤,多民族交融共生、多元文化璀璨夺目。将新疆的发展置于全球减贫、绿色发展如新疆的风电、光伏产业、文化遗产保护、反恐与去极端化、荒漠化治理等议题框架下讲述,更能凸显中国方案的地方实践及其世界意义。2024 年 11 月 28 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全面锁边“合龙”的消息炸响全网,不仅在国内的各大媒体轮番播出,在国外的网站也是掀起一轮热议,各个国家的网友纷纷留言点赞新疆人民创造了人类奇迹。也成功为新疆圈了一波好感与热度。

(二)创新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新表达”

1. 拥抱新媒体与数字技术

短视频与微纪录片因其制作精良、节奏明快、故事性强、适配海外平台,如 YouTubeShorts、 TikTok、 Instagram Reels 等。因此,在对外传播中可以多以短视频、微纪录片为主。聚焦具体人物、事件或场景,如“一个馕的旅程”、“新疆女卡车司机的一天”、“外国博主体验和田夜市”。

在技术方面可以打造沉浸式体验(VR/AR/MR)。当前传播语境下,“请进来”的方法固然有效,但仍有大量外国人民无法实现有钱有闲的走进新疆。因此,我们可以开发虚拟应用产品,让海外用户“云游”喀纳斯湖、那拉提草原、喀什古城;利用 AR 技术让文物“活起来”,重现历史场景。让海外用户沉浸式感受新疆的魅力。同时,积极运营多语种海外社交账号,进行直播、问答互动;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行博主、文化达人、汉学家、海外新疆籍人士合作,邀请其亲身体验并分享真实见闻。

2. 提升视觉叙事与话语转化能力

投入资源制作具有电影级质感的纪录片、宣传片和图片报道,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和精良的制作赢得尊重和关注。

在翻译中文新闻作品时,避免生硬的政治术语和口号式宣传。将中国的政策理念转化为基于具体实践、可被国际受众理解和接受的故事与案例。并支持国际媒体、学者、智库基于事实进行独立报道和研究;鼓励新疆本土专家学者用国际通行的学术语言发表研究成果。

(三)拓展多元协同的“新生态”

1. 构建“自述 + 他述 + 共述”的传播主体网络

鼓励和支持各族群众利用自媒体平台,如抖音国际版、Facebook、  Twitter 等分享日常生活、工作、文化活动和观点。发掘和培养一批有潜力的“新疆面孔”网红或意见领袖。同时加强与国外媒体、影视公司、文化机构、智库的合作,联合制作发行关于新疆的影视作品、出版物、举办展览和演出。支持新疆高校、研究机构与国际同行开展学术交流。

2. 实施精准传播与分众触达

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如周边国家、伊斯兰世界、欧美、非洲拉美等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文化背景和媒介使用习惯,制定差异化传播策略和内容。

细分受众需求,针对旅游爱好者、商务人士、文化学者、青年群体等不同兴趣群体,提供定制化信息和服务如专业旅游指南、投资环境报告、学术资源库。

3. 打造长效传播机制与品牌活动

建立新疆国际传播素材库,系统收集整理高质量的多语种文字、图片、视频素材,供国内外媒体和创作者便捷使用。目前,新疆国际传播中心已正式成立,并在对外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策划标志性文化品牌活动,持续提升“中国—亚欧博览会”文化板块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如“新疆国际纪录片节”、“丝绸之路音乐节”、“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常设性文化活动品牌。

四、结语

讲好新疆故事,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国际传播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超越简单的信息发布和编排,回归传播本质——以真实为基石,以人为中心,以共情为纽带,以创新为驱动。通过精心构建融通中外的“新叙事”、拥抱前沿的“新表达”、拓展协同的“新生态”,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面向国际社会,展现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多彩、民族团结、充满希望的真实新疆。这不仅是捍卫国家形象与利益的需要,更是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贡献。让新疆这片热土上生机勃勃的故事,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动人桥梁。讲好新疆故事,传播好新疆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 朱逸凡 全球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维度:叙事·表达·文化 江苏经济报2025 年 7 月 25 日

[2] 郭佳 国际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5 ,25 (02)

[3] 翟梦迪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多重路径 中外文化交流 . 2025 (06)

[4] 张倩 范文杰 张时荣: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政协报 2025 年7 月9

[5] 王晨旭 李安栋 纪录片《何以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研究 声屏世界 .2025 (08)

[6] 丁涛 杰文津  《InXinjiang》:创新“借嘴说话”范式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中国记者》2025 年第 8 期

作者简介:刘风静:1986 年9 月,性别:女,籍贯:河北省 ,单位:新疆日报社,职称:中级,学历:2010 级本科学士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