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改革下小学美术家校合作的教育探究
王鹤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北英实验学校 527400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家校合作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它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和实践,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课程改革作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小学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使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还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同时,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
一、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一)课程内容的丰富化
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使得小学美术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绘画技巧训练外,还增加了雕塑、陶艺、设计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其创作灵感。例如,在教授“奇妙的爬行”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爬行动物,如蛇、蜥蜴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爬行方式,然后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如彩泥、纸张等,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奇妙爬行动物”。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课程内容的丰富化也促进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美术素养。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授“民间面塑”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究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每个小组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民间面塑主题,如动物、人物或花卉等,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将美术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课程改革推崇多元评价,强调学生作品的过程和综合评价。评价不仅限于技巧,还包括创意、团队协作等,以全面评估美术素养和能力。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习热情。例如,评价美术作品时,教师关注创意和技巧等多方面。鼓励自我和同伴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欣赏他人优点。这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自我评价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为教师提供全面学生信息,帮助制定更科学的教学计划。[1]
二、家校合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
(一)家长角色的转变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不再仅仅是学生的监护者,而是成为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的美术活动、与孩子共同创作等方式,了解孩子的美术学习进展,为其提供更多的艺术资源和支持。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增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还激发了家长对孩子美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美术展览或工作坊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创作。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可以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了解他们在美术领域的兴趣和特长。同时,通过与孩子的共同创作,家长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支持孩子的美术学习。
(二)学校与家庭的互动
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美术家长会、作品展示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美术课程建设,共同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家长们在活动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分享育儿经验。这种互动加强了家校沟通,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例如,学校可举办“我们的城市”美术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反映城市特色的美术作品。这不仅激发学生创意和想象力,还增进家长与孩子合作。通过作品展示,家长能直观了解学校美术教学和孩子学习情况,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学校还可利用微信群、QQ 群等网络平台,与家长保持联系,教师发布教学进展,家长反馈学习情况,实现便捷高效的家校互动。[2]
(三)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家校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学校拥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和完善的教学设施,而家长则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实践经验。通过家校合作,双方可以共同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具有艺术背景的家长来校进行客座讲座,分享他们的艺术经验和创作心得。这些来自实践的艺术见解往往能够为学生们带来新的灵感和启发。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场所,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学校和家长还可以共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3] 例如,双方可以合作编写美术教材、制作教学用具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家校合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成效
(一)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家校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和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学生在家长的陪伴和支持下,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
家校合作能够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通过参与学校的美术活动,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其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三)促进学校的美术教育改革
家校合作能够推动学校的美术教育改革。通过家长的反馈和建议,学校可以不断完善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课程改革下小学美术家校合作的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推动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毅 . 家校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2,157(14):4-6.
[ 2 ]李思琦 .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 D ]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00619.
[3] 杜婕 . 家校共育“智趣课堂”参与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1.0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