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建筑形态下结构设计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陈亚朋
公民身份号码 13028119890116231X
一、引言
在建筑设计追求创新与个性的当下,复杂建筑形态不断涌现。这些造型独特、空间多变的建筑,在展现艺术魅力的同时,也给结构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规则的外形、复杂的空间关系以及特殊的功能需求,使得传统结构设计方法难以满足要求。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保障建筑结构安全与功能实现,成为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复杂建筑形态下结构设计的挑战
2.1 不规则外形带来的受力体系难题
复杂建筑常具有扭曲、倾斜、悬挑等不规则外形,导致结构受力复杂且不均匀。传统对称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不再适用,结构的荷载传递路径难以明确,在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结构易产生扭转效应、应力集中等问题,极大增加了结构设计与计算的难度 ,可能导致结构局部或整体失稳。
2.2 复杂空间布局对结构布置的限制
这类建筑内部空间往往呈现多样化、非标准化的特征,如大跨度无柱空间、异形中庭等。这些特殊空间需求对结构构件的布置形成限制,既要保证空间的完整性与使用功能,又要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使得结构布置难以兼顾建筑功能与结构安全。
2.3 特殊功能需求下的材料选择困境
复杂建筑常承载会展、演艺、商业等特殊功能,对建筑材料的防火、防潮、隔音、耐久性等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为满足独特造型,还需材料具备良好的可塑性与加工性能。现有的建筑材料难以同时满足多种特殊需求,导致材料选择面临困境。
三、复杂建筑形态下结构设计的应对策略
3.1 优化结构体系与创新结构形式
针对不规则外形带来的受力难题,可采用混合结构体系,将不同结构形式的优势相结合,优化荷载传递路径。如采用钢 - 混凝土组合结构,利用钢材的抗拉性能与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增强结构整体稳定性。同时,创新结构形式,运用索膜结构、空间网格结构等,适应复杂建筑形态的受力特点。
3.2 运用 BIM 技术进行协同设计与分析
在复杂建筑形态设计中,BIM 技术通过构建集成多维度信息的三维模型,彻底改变了传统设计流程中各专业信息孤立的局面。以大型综合体建筑为例,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多个专业在设计过程中需紧密配合,但传统二维图纸难以直观呈现复杂空间关系,极易出现管线碰撞、结构构件与建筑功能冲突等问题。而 BIM 技术可将各专业设计内容整合于同一模型,设计师能够实时查看不同专业间的设计成果,通过碰撞检测功能,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矛盾。
3.3 创新材料应用与研发
复杂建筑的特殊功能需求与独特造型,对建筑材料性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推动着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创新。以文化演艺类建筑为例,不仅需要材料具备良好的声学性能,满足声场均匀、混响时间合理等要求,还需其拥有出色的装饰效果,契合建筑的艺术风格。针对此类需求,研发人员将多孔吸声材料与装饰面板复合,开发出吸声装饰一体化材料。这种材料通过优化孔隙结构,提升对不同频率声波的吸收能力,同时采用先进的表面处理工艺,使其具备丰富的纹理和色彩选择。
四、典型案例分析
4.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凤凰展翅”的独特造型成为建筑界的标志性作品,然而其不规则的外形设计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机场屋面面积达 60 万平方米,造型呈现出放射状的不规则形态,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自重,还要抵御强风、积雪等荷载。为优化结构受力体系,设计团队采用空间网架结构与巨型斜交网格结构相结合的方式。空间网架结构通过三维空间杆件相互连接,形成高效的空间受力体系,能够将屋面荷载均匀传递至下部结构;巨型斜交网格结构则如同建筑的“骨骼”,通过斜向交叉的巨型钢构件,有效增强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侧力性能,成功化解了不规则外形带来的扭转效应与应力集中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BIM 技术贯穿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的三维信息模型整合了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信息,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与施工。设计团队利用 BIM 模型对复杂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与优化,提前发现并解决了 2000余个设计冲突;施工阶段通过 BIM 5D 技术实现进度、成本与质量的精细化管理,使项目施工效率提升约 20% ,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4.2 广州大剧院
广州大剧院宛如两颗“圆润双砾”,独特的外形背后是极为复杂的内部空间布局,包括多个不同规模的演出厅、多功能厅及公共空间。其中,歌剧厅和实验剧场的空间形态不规则,存在大量异形曲面和大跨度区域,这对结构布置提出了极高要求。设计团队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基于计算机算法和几何参数建立建筑模型,通过调整参数快速生成多种结构方案,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每个方案进行力学性能评估。在优化过程中,利用有限元分析模拟结构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布,重点解决大跨度空间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问题,最终确定的结构布置方案既保证了建筑空间的完整性,又满足了结构安全要求。在材料选择上,为满足演艺功能对声学性能的严格需求,采用了新型吸声装饰一体化材料。该材料由特殊的多孔吸声材料与装饰面板复合而成,通过优化孔隙结构和材料配比,在有效吸收声能、控制混响时间的同时,其精美的纹理和质感也满足了建筑的装饰需求,实现了功能与美学的完美统一。
4.3 迪拜哈利法塔
迪拜哈利法塔以 828 米的高度刷新了世界纪录,其独特的“Y”字形外形设计在满足建筑美学的同时,也使结构设计面临强风与地震作用下的巨大挑战。超高层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侧向位移和加速度,对结构的抗侧力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为此,设计团队采用创新的束筒结构体系,该体系由多个小筒体组合而成,通过筒体之间的协同工作,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扭性能。束筒结构的外框筒承担了大部分的水平荷载,内部的小筒体则进一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建筑内部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布局。在材料应用方面,研发了高性能混凝土与高强度钢材。C80 高性能混凝土通过优化配合比,掺入硅灰、矿粉等矿物掺合料,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高强度钢材则用于关键结构构件,如巨型柱和伸臂桁架,在减轻结构自重的同时,增强了结构的承载能力。此外,通过风洞试验模拟不同风向和风速下建筑的风荷载特性,优化建筑外形和结构设计,确保哈利法塔在强风环境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成功突破了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瓶颈。
五、结论
复杂建筑形态为建筑领域带来了创新与发展机遇,但也给结构设计带来诸多挑战。通过优化结构体系、运用先进技术、创新材料应用等策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经验,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结构设计应持续探索与创新,在保障建筑安全与功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建筑形态的艺术追求,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鹏军 . 参数化设计在复杂形态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J]. 建筑与预算 ,2024,(08):55-57.
[2] 赵丹 . 复杂性视阈下的大跨度建筑参数化形态生成策略研究 [D]. 长安大学 ,2021.
[3] 王爱勋 , 大体量复杂建筑项目分形协同建造关键技术 . 湖北省 , 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