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视角下的高中思政教学探讨
董国芳
巩义市市直高级中学 451200
前言:
高中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载体,它肩负着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使命,教师必须站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高度,从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引领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视角,来引导学生的思政课学习,落实高中思政课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品质,所以教师必须立足育人视角,对学生进行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的思政教育,从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一、育人视角下高中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塑造正确价值观
高中思政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通过具体案例和生动讲解,让学生明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他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1]。
(二)培养社会责任感
思政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方向,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发展来之不易,每个人都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担当精神。
(三)提升综合素养
高中思政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在思政课堂上,学生通过分析社会现象、讨论热点问题,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展示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思政教学还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育人视角下的高中思政教学策略
(一)明确多维育人目标,实现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融合
育人视角下的高中思政教学需突破传统知识本位局限,构建涵盖知识理解、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的多维目标体系。例如,设计“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主题调研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走访社区、企业,采访不同年龄段居民,收集家乡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资料,学生通过整理数据、撰写调研报告,直观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在课堂汇报环节,学生们展示了家乡从老旧平房到现代化小区的建筑变迁、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的经济转型、从环境污染到景色秀丽的变化等成果,深刻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实现育人目标的深度落实 [2]。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实效性
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育人视角下需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化知识理解与价值认同。
例如,在“法治社会”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情景模拟、案例重现等方法,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案例脚本,创设“校园网络谣言处理”模拟法庭场景:某高中生在社交平台发布未经证实的校园活动取消谣言,引发同学恐慌,学校决定对其进行纪律处分,学生不服提出申诉,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围绕谣言认定标准、责任划分、处理程序等展开辩论,模拟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查阅法律条文、分析案件细节,深入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实践能力。
(三)优化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
思政课程内容需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案例,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例如,在“经济与社会”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校园消费现象,开展“理性消费与正确金钱观”主题教学,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日常消费习惯,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盲目跟风购买潮玩、频繁更换手机等非理性消费行为,课堂上教师展示学生真实消费数据,引导学生分组分析非理性消费的成因与危害,学生们通过讨论认识到,攀比心理、广告诱导等因素容易导致消费决策失误,随后教师要引入“蚂蚁森林”绿色消费案例,讲解消费行为对个人财务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影响,学生们则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人消费计划,并在班级开展“理性消费打卡”活动,记录每周合理消费行为,帮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构建互动型师生关系,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
育人视角下的思政课堂应打破教师单向输出模式,建立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例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家乡非遗文化传承”主题研讨会,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查阅地方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剪纸、鼓书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如何焕发生机”“年轻人应如何参与非遗传承”等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调研成果并展开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利用短视频平台宣传非遗技艺,有的建议将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教师适时补充文化传播、创新发展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将创意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在这种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扮演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实现了教学相长与知行合一。
结语:
总之,育人视角下的高中思政教学是实现思想政课课程的目标所在,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思政教学内容和方式,积极探索育人视角下高中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 [4] ,真正实现思政教学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丽君,武威利. 高中思政课教学落实育人理念路径探讨[J]. 品位·经典,2021(20):108-110.
[2] 王朝民 .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中思政课教学应如何育人 [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45-46.
[3] 陈伟明 . 高中思政教学与育人教育理念的融合策略探讨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3):60-61.
[4] 陈铭 . 围绕高中思政课落实育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2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