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实践探究
邓兴华
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校 重庆 401121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评价理念有所转变、评价内容趋于完善、评价方法积极创新等一系列重要成果的价值得以呈现。其中,表现性评价便是一种由此延伸,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和结果并重的教学评价手段,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多主体、多方位、多视角的综合评价手段,能为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表现性评价提供了依据,进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清晰认知自我,从而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将评价结果的价值充分展现。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框架的优势
(一)情境真实性
表现性评价框架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背景,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真实生活情境,通过观察素材的造型特征,学习色彩搭配技巧,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任务中,用彩色画笔描绘图像或用剪刀学习传统技艺,进一步让学生们在观察、探索、实践中丰富了对色彩的认识,增强对生活中色彩搭配的认知能力 [1]。另外,表现性评价框架中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紧密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促使评价方案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构,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同时还能侧重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行为,为后续评价结果的运用提供反馈和支持,促进学生实现可持续性进步,进而将情境的内涵价值予以体现。
(二)全面多元性
表现性评价框架的最大优势在于全面、多元,如表现性评价框架以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其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感,所以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可见,表现性评价框架更加关注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发展等方面,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还关注过程与方法和价值观等,因此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表现性评价框架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中,确保公开和透明性,达成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帮助学生不断提升。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目标,开展情境导入
表现性评价框架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前,要明确美术教学的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2]。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表现性评价框架的特点,科学有效地构建教学情况,帮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能集中注意力,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例如,在开展《剪刀添画》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明确小学生对剪纸这门课程的认知和了解情况。同时,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小学生在课堂上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景模拟活动或者游戏环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详细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予以模拟,如“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的小节中,有很多利用剪刀形状进行想象的绘画作品,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剪刀设计大赛”的活动,帮助学生激发想象力,提升绘画技巧,也能掌握剪刀的结构,为后续的实操活动打好基础,最终进行公开评比,选择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一幅画,但过程需要对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也可以选择写标语的方法,借助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任务驱动,实施阶段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越来越关注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并从评价的角度来反思自身的教学,在原有的评价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但很多传统观念,如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逐渐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能逐渐提高学习效率,达成阶段性学习目标,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3]。例如在学习《小老虎》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儿歌,如从“小小老虎真威武,大大眼睛圆又鼓”这句中得知小老虎的形象,初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下一阶段教师找寻老虎的真实视频,帮助学生区分真老虎和布老虎,并尝试绘画出具体的影响。最终,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卡纸等材料进行布老虎的制作,而后教师给出可圈可点之处,学生借助评价结果不断完善己身,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框架促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评价从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审美感受、情感体验、创造力等多方面入手,帮助教师理解如何在新课标下科学地实施美术课程评价,进而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针对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将评价结果的价值充分展现,进而助力教育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何甜甸 .“三新”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J].美术教育研究 ,2024,(23):180-182.
[2] 曹晓娇 . 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评价对策与实证研究——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教学评价为例 [J]. 创新人才教育 ,2024,(05):66-72.
[3] 汪声祎 . 依托美术教学评价培育审美感知素养——以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青花瓷》为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25(08):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