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作者

陈会娟

亳州学院实验小学 236800

引言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5 - 6 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正处于从基础积累向综合运用过渡的重要阶段。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设计进行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设计创新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5 - 6 年级)是学生语文能力进阶的关键时期,作业设计创新在这一阶段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旺盛,传统作业形式易使其产生倦怠。创新作业设计能契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以趣味性的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如将古诗词改编成情景短剧,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诗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在语文素养提升方面,创新作业能突破知识巩固的局限,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报告,锻炼信息收集与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辩论活动,提升逻辑思维与口语交际水平。

2 当前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作业形式机械单一,缺乏趣味性与启发性

当前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书面作业占据主导,且形式高度机械单一。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等传统模式反复出现,学生日复一日地埋首于这类重复性任务中。比如,在学习新课文后,教师常要求学生将生字词抄写数遍,这种作业虽能强化学生对字词的记忆,但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书写动作,难以深入理解字词的内涵与用法。而且,书面作业侧重于知识的记忆与再现,缺乏启发性元素,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2 作业内容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体验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部分作业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共鸣与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布置作文作业时,常给出一些学生不熟悉的话题,如“未来的城市交通”“神秘的宇宙探索”等,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只能凭借想象胡编乱造,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情感虚假。

2.3 作业评价简单粗放,难以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评价环节,存在简单粗放的问题。许多教师仅以分数或等级来评定学生的作业,缺乏具体的评价意见和个性化的指导。比如,在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只是给出一个分数,却没有针对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详细点评,学生不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点在哪里,不足之处又是什么,无法从评价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而且,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

3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

3.1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型作业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认知能力,将作业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语文的实用性。教师可以设计各类实践型作业,如开展“生活广告收集与分析”活动,让学生留意身边的广告,分析其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交流。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还能让他们明白语文在商业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3.2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作业设计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度都有所不同,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个体差异,实施分层作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作业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作业主要针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侧重于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如字词的抄写、默写,简单句子的仿写等,帮助他们打牢语文基础。

3.3 融入跨学科元素,开展综合型作业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设计中融入跨学科元素,开展综合型作业,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与科学学科相结合,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现象或科学发明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一篇说明文。

3.4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作业呈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设计中,能为作业带来全新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动画等,设计生动有趣的作业。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动画版的童话视频,然后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角色配音或续写故事,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提交作业。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作业设计的创新是适应学生发展需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丰富作业内容、多样化作业形式、完善作业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创新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作业,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双减” 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实施策略 . 孟宪勤 . 教育家 ,2025(16)

[2]“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初探. 孙源. 阅读,20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