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虚拟实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牛世保

周口市闫庄小学 466000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然而,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存在一些局限性,难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教学模式逐渐走进教育领域,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以“风的形成”为例,深入探讨虚拟实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 虚拟实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虚拟实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它突破了传统实验在时空和资源上的限制,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探索。例如,在探究宇宙天体运行规律时,现实中难以搭建直观的模型,而虚拟实验能通过三维动画模拟,让学生清晰看到行星公转、自转的动态过程,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虚拟实验还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小学科学实验中,部分实验涉及危险化学品或高温高压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虚拟实验能完全规避这些风险,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大胆尝试、反复操作,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的掌握。

2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实验设备与资源配备不足

当前,不少小学在科学实验教学设备与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实验器材的种类和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实验教学需求。例如,在进行生物实验观察时,显微镜数量不足,学生只能轮流使用,导致部分学生观察时间不够,无法深入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另一方面,实验材料的更新换代不及时,一些老旧的器材精度不够、功能受限,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学校缺乏专门的实验资源库,对于一些季节性或难以获取的实验材料,无法提前储备和有效管理,使得相关实验难以顺利开展。

2.2 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这成为制约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部分教师自身科学知识储备不足,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理解不够深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准确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一些教师缺乏实验教学经验,在组织实验课堂时,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实验环节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还有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得实验课堂缺乏活力和创新性。

2.3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和方法的掌握。

3 虚拟实验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结合课程目标,精准选择虚拟实验内容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明确各阶段教学目标,据此精准筛选虚拟实验。例如,在教授“植物的生长过程”时,传统实验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学生难以完整观察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全过程。

3.2 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虚拟实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虚拟实验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可根据实验主题,利用多媒体资源构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

3.3 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虚拟实验操作能力

在虚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风的形成”虚拟实验为例,教师先简要介绍虚拟实验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如何点击按钮启动实验、如何调整参数观察不同情况等。然后提出探究任务:“在虚拟实验中,改变蜡烛的火焰大小,观察空气的流动和风的形成情况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自主尝试操作。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但不过多干预学生的探索过程。当学生发现火焰越大,空气上升越快,周围冷空气补充越剧烈,风也就越大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进行这个实验,风的形成情况又会怎样呢?”促使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4 组织交流讨论,深化学生对虚拟实验的理解

虚拟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是巩固知识、深化理解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在虚拟实验中的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例如,在完成“物体的沉浮”虚拟实验后,组织小组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沉,有的会浮?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阐述小组观点,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质疑。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视野,加深对物体沉浮原理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虚拟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风的形成”为例,虚拟实验能够突破传统实验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实验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虚拟实验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将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相结合,优化虚拟实验资源。

参考文献:

[1] 喻燕林, 刘健, 邓雅心. 虚拟实验支持下融合5E 模型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24(14).

[2] 张燕, 李萌.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效果的实验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 , 2025(04).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5 年度一般课题《基于虚拟实验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5YB134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