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孙彪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244000
引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证数据总结分析等相关实践活动,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当下,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深化产教融合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分析目前职业教育与产业融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职业教育与产业融通之间存在人才培养的智能结构与企业的技术需求结构不相匹配,专业设置没有按照当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衔接,而是为学校生存盲目追寻社会热点以及招生数量,导致众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重复建设低水平互相碾轧;国家政策法律层面配套的激励竞争政策和保障措施机制尚不健全,很多企业考虑到成本回报率以及人才流动性风险的问题,校企合作效果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对市场人才的需求反应迟缓,对企业缺乏吸引力,校企合作面窄流于形式;部分学校双师型教师有数量无质量,双师型教师实际轮为双证教师,虽然人数占比不断攀升,但是实践能力差,教师与师傅对接路径受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总体水平仍较低,合作意愿不明显、合作动机不强烈,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研究的意义
1、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有效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创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能够有效推动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解决人才培养供需严重脱节的现象,使人才供给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有效推动职校和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3、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实施,将有助于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有利于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二)研究的必要性
1、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新质生产力助力推动相关行业技术创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2、有利于优化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创新、专业设置,以及推动协同育人,深化“引企入教”校企合作改革,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展,推动行业发展转型升级,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和职业院校的发展良性互动注入新的活力;
3、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职业院校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对职业院校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1、新质生产力助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性人才的摇篮,同样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办学职能,通过对研究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达到深化对职业院校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强化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助力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2、增强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产教融合”合作运行契合度匹配度
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促进职业教育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能力,真正做到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市场引领作用;学校面向社会应主动作为,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培养人才服务;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深化合作运行机制,多元化筹足经费来源,促成成果转化,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利益协调机制建设,确保三方利益的合理分配,达到产教深度融合、政校企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3、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探讨职业院校办学产教融合发展的本质
探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策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培养方案,从而培养出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发展潜力的掌握多种技能、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新质生产力驱动职业院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发展,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为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遵循“按需办学,追求精准定位”的市场办学理念,改变过往以学校为主搭建合作平台,企业被动参与的合作模式。
4、探讨“三位一体”合作办学协同多元化育人职业教育新路径
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着力为政校企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建设等进行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职业院校特色的办学模式;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加强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好人才培养标准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为各类人才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培养成才路径。
5、探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
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旨在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机遇,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与能力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加强校企合作人才交流协作,建立并疏通教师成长进阶通道的具体策略,从学校和企业双方入手,共同打造一支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能力超长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总之,我国现代产业体系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有效促进技能性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各要素全方位融合衔接,有效推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革,引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打造校企协同育人、互惠互利共赢的新格局新气象。
作者简介:孙彪 (1976- ),男,安徽庐江县人,法学硕士,法学副教授,研究方向: 法律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3 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重点):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教育厅。(编号:2023jyxm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