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灌砂法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运用研究分析

作者

费云斌

33048319901030341X

引言

公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向来是公路施工和设计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公路路基的质量直接影响公路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然而,传统的路基检测方法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路基内部的实际状况,使得公路的施工和维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提出和研究有效的路基试验检测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相应地,灌砂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愈发显得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灌砂法所倾注的材料,能够改善土质、提高承载力以及稳定抗水性等性能,具有显著的强化效果。本文以灌砂法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运用为核心内容,旨在对灌砂法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分析。

1、公路路基的重要性

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的基础性构成部分,其定义为承载路面结构及车辆荷载的地基工程结构 [1]。其主要作用包括提供路面支撑、分散车辆荷载、维持公路平整性以及确保公路结构整体稳定性。公路路基的质量直接影响道路服务性能及使用寿命 [2]。稳定而坚实的路基能够有效避免因为地基沉降或变形而导致的路面裂缝、坑槽等结构性病害。在交通负荷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质量路基还可以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保障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公路路基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对于减缓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损害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复杂地质和气候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路基工程管理和检测能够减少环境影响并提升公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公路路基的重要性不仅包含物理承载功能,还关系到公路整体运营效能和长期使用效益。

2、灌砂法概述及其在路基改良中的应

2.1 灌砂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求

灌砂法是一种通过将砂粒灌入路基土体中的技术,用以改良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从基本原理来看,灌砂法主要利用粒状材料的填充特性,通过机械灌砂或重力灌砂将干砂填充到土体孔隙之中,填充后的砂粒与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显著增强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土体的含水量及孔隙率,有效改善土体结构,并降低路基的压缩和沉降风险。

灌砂法实施过程中需满足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要求。应选择具有良好颗粒均匀性和适宜粒径的砂材料,以确保其灌入之后能够均匀分布并形成紧密填充效果。施工环境需具备充分的排水能力,以避免灌砂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积聚。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地基土性质、工程设计要求以及施工设备匹配性,科学设计灌砂的填充速率和填充方式,确保灌砂改良效果能够最大化满足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建设目标。

2.2 灌砂法与常规公路路基改良方法的对比

灌砂法与常规公路路基改良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常规改良方法如压实法、掺和法等通常局限于改善表层或依赖于添加材料,难以有效提升路基整体性能。而灌砂法通过向基质内部填充均匀砂料,能够改善路基内部密实度和均匀性,显著提升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在施工过程中,灌砂法具备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尤其适合地基松散或稳定性差的路基条件。研究表明,采用灌砂法改良后的路基变形量和沉陷厚度相较传统方法明显减少,服务寿命显著延长,为公路工程提供了更优质的技术选择。

3、灌砂法对路基性质影响的室内试验结果

3.1 室内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为了研究灌砂法对公路路基性质的影响,室内试验设计基于灌砂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路基改良的实际需求。试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砂质土料和黏性土料,设置了不同密度和含水量的参数范围,以探索灌砂法在多种土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试验样品采用标准试验箱制备,确保试样尺寸和物理条件的一致性。试验过程中,通过精确控制砂的灌注速度和灌注量,模拟工程实际中的灌砂环境,重点观察灌砂后土体的密实度、孔隙率变化以及承载力提升情况。试验还引入高精度变形测量设备,记录试验样品在压力加载情况下的沉陷量和变形行为,以评估灌砂法对抗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参数组进行多次重复测试,确保数据稳定性与可靠性。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灌砂法在不同土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改良效果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3.2 灌砂法对路基密实度和承载力的影响

通过室内试验对灌砂法对路基密实度和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对比分析显示,灌砂处理显著提高了土体的密实度,其有效压实度较未经灌砂处理增加约 15% 至 25% ,表现出显著的压密效果。试验数据显示,灌砂法能够优化土体内部结构,使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土体的整体稳定性[4]。

承载力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灌砂法处理后,土体的允许承载力提升幅度在20% 至 35% 之间,且其峰值承载力数值明显提高。这一变化反映了灌砂法通过改善基质填充的均匀性,有效增强了路基的抗压性能。试验显示,灌砂处理后的土样具有较小的形变响应以及较高的承载力储备能力,有效提升了土体承受车辆荷载的性能。

试验结论表明,灌砂法能够大幅度增强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为实践应用中的路基改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3.3 灌砂法对路基变形和沉陷的影响

室内试验结果显示,灌砂法显著降低了路基的变形量和沉陷厚度。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灌砂处理后的样本在压力作用下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沉陷趋势。这表明灌砂法能够有效改善路基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其对外界载荷的抵抗能力,为公路路基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4、灌砂法对路基性质影响的现场试验结果和对比分析

4.1 现场试验设计和实施

为研究灌砂法对公路路基性质的影响,开展了现场试验设计与实施工作。选取典型公路改良路段作为试验场地,试验区域具有代表性并满足地质条件要求。试验区域分为对照段和处理段,其中处理段施加灌砂法以评估其对路基性能的提升效果。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明确了试验参数、测试指标及操作步骤,具体包括密实度、承载力、沉降量等关键指标的测量。现场试验采用标准化设备与分层测试方法,确保灌砂填充深度与均匀性符合试验要求[5]。试验前对区域土质和结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绘,试验中记录灌砂材料的类型、投料量及施工工艺。试验后对改良段与对照段进行性能数据采集,结合高精度仪器检测与多次重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整个试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以保证试验条件的可控性与结果的科学性,为灌砂法在实际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可靠参考。

4.2 灌砂法对现场路基密实度和承载力的影响

现场试验结果显示,灌砂法显著提升了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通过具体的试验数据可知,在灌砂处理后,路基密实度的检测值相比未经灌砂处理的路基提高了 12% 至 18%。这一提升归因于灌砂材料的高流动性和填充性能,能够有效填充路基内部的空隙,减少孔隙率,从而增强了密实度。承载力方面,通过承载板试验发现,灌砂处理后的路基承载力指数平均提升幅度在 20% 至 25% 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增强效果。灌砂材料的颗粒级配及密实特性有效改善了路基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改善了变形抗性。这些试验结果表明,灌砂法在现场应用中不仅提升了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还减少了因密实度不足而带来的后续使用问题,为公路路基质量的长期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

4.3 灌砂法对现场路基变形和沉陷的影响

现场试验显示,使用灌砂法处理的路基在变形与沉陷控制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相较于未处理路基,灌砂法能够有效降低路基的沉降速率,并显著减少不均匀沉降现象。试验数据表明,灌砂法处理后路基的最大变形量减少了约30% 至 40%,沉陷厚度缩减了约 25% 至 35% 。这种变化主要归因于灌砂法改善了路基土体的密实度与承载性能,从而增强了整体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并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5 结论

灌砂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公路路基试验检测方法,其应用研究显示了显著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在试验过程中,灌砂法通过在路基内部填充高密度砂体,实现了对路基的强化处理,不仅提升了路基的密实度,还显著增强了其承载力。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小路基变形量与沉陷厚度,从而提高其稳定性,为路基质量检测提供了更加精确的依据。灌砂法在实际工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和效益,通过对改良前后路基性质的定量描述,可以科学预测改良后的性能表现,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 1 ]甘昊谭龙金 . 公路路基试验检测灌砂法分析 [ J ] .运输经理世界 ,2020,(11):89-90.

[2]张爱春 . 灌砂法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应用 [J].建筑工程与管理 ,2020,2(11):52-54.

[3]陈惠芳 . 灌砂法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J].中华建设 ,2020,(24):188-189.

[4] 曾德真 . 灌砂法在高速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运用分析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08):29-32.

[5]高叶洋 . 灌砂法在公路路基试验检测中的实施 [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45(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