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8年云南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
李娅楠 王雅鹏
1.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市 400067;2.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市 400074
摘要:为给云南省土地利用管理、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基础,本文探究了1980-2018年期间云南省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利用云南省1980、1990、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1980-2018年期间云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国家土地政策、地方气候条件、城镇扩张、农业开发等的影响,1980-2018期间云南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为了更好的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监管、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等工作。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价值
1前言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的省份。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对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通过分析1980-2018年间云南省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旨在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材料与方法
1.研究区概况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云南省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量的自然土地被转化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导致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变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2.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数据类型有,1980、1990、2000、2010和2018年云南省土地利用类别面积,其中将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分为5种:农田、森林、草地、湿地和荒漠。再根据土地资源以及土地利用类别生态服务价值,将土地利用价值类型分为8类: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和娱乐文化。结合“长江流域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的数,最后整合通过引用公式计算数据,获得这几年云南省不同年份土地利用不同类别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
3.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参考谢高地等制订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将土地利用价值分为8类,并结合云南省1980至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长江流域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如农田、森林、草地、湿地和荒漠)在不同年份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转化公式计算农田、森林、草地、湿地和荒漠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Vij = Cij * Ejs (1)
( i = 1980,1990,2000,2010,2018)( j = 农田,森林,草地,湿地,荒漠 )(s= 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和娱乐文化)
公式(1)中,Vij为i年份j种类型土地所创造的生态服务价值(元/km 2 );Cij为i年j种类型土地利用面积;Ejs为单位价值j种类型土地所提供的s类价值生产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元/km 2 )。
三、结论与讨论
1.云南省森林、草地、农田、湿地、荒漠总价值变化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980至2000年云南省森林总价值下降,2000至2018年恢复并超过1980年水平,显示出森林保护和恢复成效。1980至2000年间,云南省草地总价值逐年上升,2010年略有下降,至2018年减少幅度较大。从1980~2018年间,云南省农田总价值逐年减少,荒漠总价值逐年缓慢增加,到2018年,出现荒漠总价值较大幅度减少。
2.结论
从1980到2018年,云南省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农田和草地面积减少,森林略增,湿地大幅增加,荒漠面积减少,反映出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成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农田和森林面积变化导致气体调节和气候调节功能下降约15%;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护功能有所波动,水源涵养从1980到2000年增加5%,但2000到2018年下降7%,土壤保护下降约20%;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自2000年开始回升,可能与生态恢复政策有关。
3.讨论
在1980-2018年云南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上,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表现为一个基本协调的状态。但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导致自然土地转为农业和建设用地,造成生态功能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处理土地利用与绿色环境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云南省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监管,严格控制非农用地的无序扩张,规范工业企业对土地的利用,集约化利用土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技术,促进农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减轻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强对土地利用和生态服务价值之间联系的宣传。最后,湿地和荒漠等生态系统也需得到特别的关注,我们应加大力度开展相关保护工作,维护这些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最后,我们还需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最新动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将能够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陈相标.滇中地区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23.DOI:10.27459/d.cnki.gynfc.2023.001237.
[2]龙花楼;陈坤秋;.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J].地理学报,2021(02).
[3]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地理学报,2018(05).
[4]童玉芬;杨艳飞;和明杰;.中国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分布格局特征、问题及政策思考[J].人口学刊,2022(04).
[5]罗仁娟,陈新,张林波,杨旺舟. 基于土地利用的云南省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4):6.
[6]程建,程久苗,吴九兴,徐玉婷.2000-2010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3.6,26(06):6.
[7]谢高地,张彩霞,张昌顺,等.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资源科学,2015,37(9):7.
作者简介:李娅楠,2003年1月,女,汉族,籍贯(省市):青海省西宁市 学历:本科在读
王雅鹏: 2001年7月,男,汉族,籍贯(省市):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学历: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