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井东鹏 马海新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新疆 昌吉 831104
Abstract:Using the processing tomato variety‘Kenfan No.
’as test materia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ree planting densities on growth indicators such as plant height, branching characteristics, fruit set per plant, first flower node position, number of terminal inflorescences, fruit shape index, single fruit weight, and soluble solids content.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had an impact on plant height. The 30×60cm density resulted in the tallest plants (75.4cm′, ),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35×60 cm density (P<0.05) . The highest number of fruits per plant (35.6) was observed under the 35×60cm density. The largest single fruit weight (89.67g) was achieved under the 30×60 cm dens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yield per mu (10541.57 kg/666.7 ㎡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P<0.01) .
In conclusion, the 30×60 cm density (3705 plants/666.7 ㎡ ) is the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for‘Kenfan No. 3,’as it ensures both single fruit quality and high yield,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of processing tomatoes in Xinjiang.
Keywords: Planting density; Processing tomato; Growth indicators; Yield; STS statistical analysis
作为全球最适宜种植加工番茄的区域之一,其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灌溉条件为番茄产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 [1]。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番茄制品生产国 [2],但番茄种植仍存在密度不规范、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现有研究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番茄生长发育。密度过高会导致植株徒长、单株生物量减少 [3-5],果实发育不良 [6],群体通风透光性下降 [7-9] ;而密度过低则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因此,确定适宜种植密度对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本研究以 " 垦番 3 号 " 为材料,通过设置三种植密度处理( 25×60cm 、 30×60cm 、35×60cm ),系统分析其对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加工番茄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加工番茄垦番3 号。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从育苗到移栽均采取统一管理的方法,移栽至试验地时,严格区分不同的三个种植密度,其株行距分别为 25cm×60cm ,30cm×60cm, 35cm×60cm , 即 4447 株 /666.7 ㎡,3705 株/666.7 ㎡ ,3176 株 /666.7 ㎡。每个处理设三次重复,采取统一的田间管理方法,直至收获,选取各处理每个重复长势正常的单株5 株进行调查统计。
1.2.2 调查项目及方法株高:田间卷尺测量固形物含量:实验室折光仪测单果重:实验室天平测量
1.3 数据分析
采用STS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加工番茄株高的影响
从表 1 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影响垦番 3 号的株高生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1 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在 0.05 水平上 35×60 与 25×60cm 与 30×60cm 差异显著,但25×60cm 与 30×60cm 差异不显著,其中 30×60cm 处理下株高最高。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加工番茄分枝特性的影响从表2 可以看出,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垦番3 号分枝特性影响差异不显著。表2 不同种植密度对加工番茄分枝特性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加工番茄单株坐果数的影响
从表 3 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影响垦番 3 号坐果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 0.05 水平各个处理间差异显著,在0.01 水平, 30×60cm 与 35×60cm ,单株座果数差异不显著。

2.4 不同种植密度对加工番茄单果重的影响
从表 4 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影响垦番 3 号的单果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 30×60cm 密度下的单果重最高。

2.5 不同种植密度下加工番茄的折合亩产量
从表 5 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对垦番 3 号的折合亩产量有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各个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其中处理B 的折合亩产量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种植密度显著影响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密度过高会导致植株徒长减产,密度过低则降低土地利用率。在适宜密度范围内,适当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0,11]。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种植密度对垦番3 号分枝特性无显著影响,但对株高、单株坐果数、单果重及亩产影响显著。其中:
30×60cm 密度下株高显著高于 35×60cm ( P<0.05 )
单株坐果数在 30×60cm 密度最高(31.73 个),三种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
30×60cm 密度下单果重( 89.67g )和亩产(10541.57kg/666.7 ㎡)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 P<0.01 )
综合分析表明, 30×60cm (3705 株 /666.7 ㎡)为垦番 3 号最适栽培密度。
本试验只设置了3 个处理,对其他处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齐士发 , 石强,王新燕等 . 加工番茄产业原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农业科技通讯 ,2008,11 :81-84
[2] 庞胜群,王祯丽,张润等 . 加工番茄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 中国蔬菜 ,2005(2) :39-41
[3] 姜克伟,须辉,李天来. 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定植密度和温室部位与产量产值的相关性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6):4801-4803
[4] 杨丽丽 , 王一鸣 , 康孟珍等 . 不同种植密度番茄生长行为的结构功能模型模拟 . 农业机械学报 ,2009(10):156 ~ 160
[5] De Koning A N M.Development and dry matter distribution in glasshouse tomato:a quantitative approach[D].Netherlands:Wageninge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1994
[6] 王青峰,胡正军 . 番茄栽培密度试验 . 农业科技 , 1999(1):32
[7] 王浩 , 买合木提·肉孜,王强等 . 不同株距对温室冬春茬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农学学报 ,2011(7):16-18
[8] 许贵民 , 王振武 , 王秀梅 . 大棚番茄春季早熟栽培的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1,13(2):31-34
[9] 许贵民 , 李德华 , 孙卫东 . 大棚番茄越夏连秋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9,4:39-42
[10] 高敏 . 樱桃番茄不同栽培密度试验 . 西北园艺 .2010,11:50-51
[11] 赵秀娟,吴定华 . 栽培密度和修剪方式对有限生长型番茄的影响 . 浙江农业科学 .2010,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