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徐仁庆

贵州省仁怀市第一中学 5645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多聚焦于单篇文本,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与核心素养对接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主题或任务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究,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关系

2.1 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语文课程特质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学生需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实现准确、流畅、有表现力的表达。思维发展与提升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学生在理解、分析文本和写作创作中,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提升审美情趣,进行文学创作,表达独特审美体验。文化传承与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2 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是将整个学期或学年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主题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展开学习。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注重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大单元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跨学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内容的相互联系和融合。

2.3 核心素养与大单元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目标和方向,大单元教学则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设置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分步学习和整体建构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有机融合。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多维素养得到系统培养,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素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

3.1 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凸显核心素养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应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四方面设计。以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主题为“民族复兴”,教师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分析主题、情感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感悟民族复兴精神内涵,树立正确“三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凸显核心素养导向。

3.2 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整合教学内容是大单元教学关键,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探寻篇章内在联系,串联知识点,构建大单元框架。整合时可运用内联性、扩展性和多元载体原则。内联性原则要求把握课文内在思想联系统揽教材内容,如分析苏轼诗歌情感思想;扩展性原则强调补充教学内容,可利用互联网资源或让学生课下收集;多元载体原则指出以内容及精神实质为纽带,用具体知识点连接,教学形式可更多元,教师可灵活安排大单元范围,跨越教材限制。

3.3 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大单元教学重要策略,教师应创设与教学任务匹配的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等深层对话,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古诗词单元可模拟古人生活场景,如学习《赤壁赋》时营造氛围;学习新闻单元可引入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新闻,提高新闻鉴赏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4 设置任务驱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任务驱动是大单元教学核心策略,教师应结合单元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探究。比如,学习戏剧单元时设“戏剧创作与表演”任务,让学生分组全程参与,培养团队合作、创意表达和表演能力;学习传统文化单元时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如探究“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独立思考、资料搜集与分析等综合能力。

3.5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中,应当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涵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等多个维度。教师的评价应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评价方式也应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等评价方式外,还可以引入项目式评价等创新形式,例如,在完成“戏剧创作与表演”任务后,可以组织项目式评价,邀请其他同学、教师甚至家长参与评价过程,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四、实践案例分析

以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主题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包含《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确立了教学目标,即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历史与个人思想的关系,掌握实践与真理的辩证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接着,教师整合了教学内容,将单元内的文章进行系统梳理,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性”游戏、讨论历史和社会对个人思想的影响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设置了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研究课题,并进行成果展示和互评。在评价环节,教师采用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了全面评价。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创新教学模式,为落实核心素养提供有效路径。通过确立目标、整合内容、创设情境、设置任务驱动和建立评价体系等实践路径,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但实施面临挑战,如教师对理念理解把握不深、教学资源整合难等。因此,教师需不断学习研究,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探索适合学生的实践路径,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丽亚。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 语文课内外,2024 (22):114-115.

[2] 朱凤琴。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B),2024 (06):40-43.​

[3] 王雪梅。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反思与理论重构 [J].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5 (02):42-44.

[4] 陈雪。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 语文新读写,2024 (1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