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赵英
吉林省舒兰市天德乡综合服务中心农业农机科 132622
引言:
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农药是当前防治的主要手段。但是,传统施药方式存在用药过量、靶向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但增加成本,也带来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风险。随着智能农业与数字技术发展,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应运而生,是提升防治效率、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依托传感器、图像识别、自动控制等手段,实现对病虫害实时监测、变量施药,提高了作业效率与防治精准度。
一、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效果
(1)提升作业效率
精准施药技术中自动化设备替代传统人工操作,大幅缩短施药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例如,无人机喷洒系统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面积农田,作业效率可达传统方式的 5-8 倍。同时,变量施药控制系统根据病虫害分布密度自动调整用药量,避免重复喷洒和漏喷现象发生,提升了整体作业质量。
(2)防治效果更稳定
传统施药方式因施药不均、覆盖不全,造成防治效果波动大。精准施药技术下高精度定位与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实现对病虫害区域精准锁定、靶向施药。研究得出,通过精准施药的田块,病虫害发生率降低约 25% 以上,防治成功率提升 15%-30% ,明显优于传统施药方式。
(3)环境影响降低
农药过量使用是造成水体污染、土壤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精准施药技术中经过控制施药量、施药范围,减少农药流失和残留。例如,变量施药系统把农药使用量减少 20%-40% ,同时保持同等防治效果,降低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带动农业绿色发展。
二、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效率提升方法
(1)优化施药路径规划
路径规划是决定精准施药作业效率的重要环节。传统施药方式多采取固定路线或人工判断,易出现重复喷洒、漏喷或作业路径不合理等问题。为提升规划效率,保证作业精度,采用基于人工智能路径优化方法,如遗传算法、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根据农田边界、作物分布、病虫害热点区域及设备作业参数,自动生成最优施药方案。例如,结合 GIS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图像数据,系统识别田块内病虫害高发区域,围绕区域空间设计优先喷洒路线。具体实施中,算法模型综合考虑无人机飞行速度、风速、喷幅宽度与药剂沉降特性,动态调整飞行轨迹和喷洒强度,确保药剂覆盖均匀、无死角。同时,部分先进系统实现多机协同路径调整,支持多架无人机同一田块内同步作业,避免方案冲突,提高整体作业效率。通过多元技术手段,施药路径更为科学合理,减少无效飞行时间和药剂浪费,使作业效率提升 10% 以上。
(2)升级智能施药设备性能
精准施药依托于高性能设备稳定运行、精准执行。目前主流设备涉及多旋翼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与变量施药控制系统。这些设备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方面升级,适应复杂农田环境与多样化施药需要。例如,无人机平台采用碳纤维材料及模块化设计,提高抗风性,保证续航能力,部分机型单次作业时间能够达到 20 分钟以上,覆盖面积达 15 亩。喷洒系统中,高精度压力控制系统每秒多次喷头压力调节,确保药液雾化均匀,喷洒精度达到毫米级。此外,设备集成图像识别与边缘计算模块后,呈现出实时病虫害识别能力,飞行中动态调整施药参数。例如,搭载多光谱摄像头与 AI 识别算法,系统区分健康作物与受害区域,自动减少无害区域用药,集中施药于病虫害发生点。同时,部分高端设备配备风速补偿和高度自适应系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保持稳定飞行、均匀喷洒。技术升级使设备在复杂环境内作业能力得以提升,为精准施药提了硬件支撑。
(3)融合多源数据,提升决策能力
精准施药需多维度数据支撑,保证科学决策、动态调整。目前,主要融合的数据涉及遥感图像、气象预报、土壤墒情、作物生长模型与病虫害监测数据。数据来源广泛,包括卫星遥感、地面传感器、气象站与植保站信息。经过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把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融合分析,构成统一的决策支持体系。例如,遥感图像用于识别作物长势、病虫害分布,结合气象数据预测未来几天内温湿度变化、降雨概率,判断病虫害爆发趋势。同时,土壤传感器提供土壤湿度和养分信息,辅助判断作物抗病能力,明确施药效果。实际应用中,数据融合平台自动生成施药建议,涉及施药时间、药剂种类、施药量与重点区域。例如,某地整合遥感图像与病虫害历史数据,把施药窗口期提前 3-5 天,精准控制了虫害扩散。同时,平台支持历史数据回溯、效果评估,辅助用户优化下一轮施药策略。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使施药更为科学、高效。
(4)完善技术推广,管理协同机制
技术推广是精准施药落地的重要环节。尽管技术和设备持续进步,但基层推广中仍有着认知不足、操作不规范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所以,建立多层次推广体系,例如,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开展农民培训、建设技术服务站与推动跨部门协作。技术标准中,明确设备操作流程、施药参数设置与数据采集规范,使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使用一致的技术标准。例如,部分地区出台精准施药作业指南,包括无人机飞行高度、喷洒速度与药剂配比等参数。培训中,利用线上课程、现场演示与模拟操作,提升农民对精准施药的认知与操作技能。
同时,建立技术服务团队,提供设备维护、故障诊断与作业指导,推动技术稳定运行。同时,推动农机、植保、科研机构与农业管理部门合作,构建“技术+ 设备 + 服务”的一体化推广模式。例如,某地基于政府引导,联合科研单位、企业,打造精准施药示范区,集中展示技术优势、应用效果,引导周边农户推广应用。协同机制下加快了技术普及速度,提升了整体服务效果,为精准施药全面落实做出保障。
结语:
总之,农药精准施用技术是现代病虫害防治中重要手段,对提升施药效率、增强防治效果与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展现了明显优势。随着智能装备和农业大数据技术成熟、发展,该技术正向着高效、智能、可持续方向发展。通过进一步优化施药路径规划算法,提升作业精准度和覆盖率;加快智能施药设备升级,提升复杂环境下适应能力;深化多源数据融合运用,促进防治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同时,健全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农户认知水平、操作能力。多方协同推进,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基础上,助力农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为民 ; 赵思琪 ; 赵三琴 ; 顾家冰 ; 邱威 ; 郭彬彬 . 基于机器视觉的果树树冠体积测量方法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2016(06) : 1-10+20 .
[2] 何雄奎 . 我国植保无人机喷雾系统与施药技术 [J]. 农业工程技术 ,2018(09) :33-38.
[3] 翟长远 ; 朱瑞祥 ; 张佐经 ; 马亮亮 ; 张启遇 . 精准施药技术现状分析 [J].农机化研究 ,2010,(05) :9-12.
[4] 刁智华 ; 刁春迎 ; 魏玉泉 ; 毋媛媛 ; 钱晓亮 ; 刘玉翠 . 精准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J]. 农机化研究 ,2017(11) :1-6.
[5] 王文明 . 智慧农业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数字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J]. 智慧农业导刊 ,2024(17)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