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思考
何成龙
河南国瑞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8
引言
土地利用转型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此过程涉及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变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资源管理则是指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保护和监管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1 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面临的挑战
1.1 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
由于各区域发展格局及效益的差别,土地资源管理与开发措施也存在差异。就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而言,城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土地资源高效使用;农村人口相对较少,土地资源丰富,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顺应发展需要,但是一些区域用地配置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导致土地资源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城市规划中由于用地短缺,一些建筑之间距离远小于标准,导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居民生活满意度难以提升,降低了社会效益。
1.2 土地用途转换存在障碍
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中,土地用途转换面临许多实际障碍,使得土地资源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重新配置。一方面,现有的土地用途转换审批程序烦琐且周期较长,极大限制了土地流转和功能转换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不完善和不协调之处,导致地方政府和农民在进行土地用途转换时面临诸多限制。此外,不少乡村地区土地用途变更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部分地区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将农业用地改为建设用地,导致农业用地总量减少,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这与国家坚持的耕地保护政策相违背。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相关建议
2.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首先,在制度完善前期,要依托土地权属、承包经营权等数据库,建立健全土地登记备案制度,实现土地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登记,提高土地资源的透明度,为土地流转提供坚实基础。并在这一期间严格明确土地流转的原则、程序、双方权利义务、纠纷处理等,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流转双方合法权益。其次,要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搭建土地供需双方对接平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多种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同时,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既要考虑土地价值,也要考虑农民利益,防止价格波动过大,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收益。此外,流转契约应明确流转双方的责权利,包括流转用途、期限、费用、违约责任等,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流转行为,降低潜在的冲突风险。并持续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审查备案,防止“霸王条款”,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合法权益。并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农民了解自身权利义务,增强农民的契约意识和法律意识。要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提供流转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交易撮合等服务,提高流转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并且要鼓励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不愿或无力耕种的农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后期,也要持续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土地流转活动合法、规范进行。
2.2 推广节地技术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在明确土地管理转型方向的同时,推广节地技术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节地技术的应用,如立体种植、循环农业等,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以某县为例,其在茶叶种植中采用了先进的立体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优化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此外,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也是推动土地资源管理转型的关键。在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时,注重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因生态环境保护而限制或禁止开发的土地使用者给予经济补偿,以此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如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是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长远动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和现代生产技术,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减少人力成本,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通过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土地利用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土地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支持引进和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2.4 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贯彻落实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展开科学规划和管理,以达到最大效益,对此可以推行地下空间利用、高层建筑等形式,充分地发挥土地资源功能与作用,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因此,要完善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各种用地功能分区,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约用地、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例如,政府可以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土地立体利用等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此过程中,必须强化土地资源监测和评价,重视国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加大耕地和生态建设力度,避免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在空间规划中也要运用创新科技,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获取土地资源数据信息的效率,这样可以保证资源整合和最优规划,减少人工规划出现纰漏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例如,土地遥感信息技术结合 GPS 和无人机测绘系统可以详细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利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可以快速整合统计数据,根据数据智能完成空间规划,并验证不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最快速度获得最优解。构建 " 精细调查 - 综合评价 - 智能决策 " 的国土资源优化分配方法,基于精细区划调查,进行多维综合评价,结合发展需要,将经济数据、生态指标、社会影响与管理效果一一对应,生成详细的数据基础与准确评价结果。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仍需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提升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林伟涛 .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初探 [J]. 大众标准化,2022(24):73-75.
[2] 瞿桂云,冯冠军 .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初探 [J]. 生态与资源,2024(4):90-92.
[3] 巫翠梅,张斌 . 新时期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设计研究 [J]. 模型世界,2024(1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