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技术赋能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提升策略

作者

安尔地

雷波县文化馆 616550

引言:​

群众文化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向来备受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着重关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以及高品质化的趋向,然而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于形式、内容以及传播渠道等层面依旧存在较为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充分契合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化解这些问题给予了全新的思路与手段,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正深切改变着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参与模式。

一、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当下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已然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活动的类型变得越发丰富多样起来,其中涉及了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健身以及社区讲座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并且是借助各级文化馆、图书馆以及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来加以实施推广的,众多基层文化工作者踊跃投身到其中,就比如安尔地,在2005 年 7 月的时候考聘进入了雷波县溪洛渡民族艺术团,加入了全国第一支彝族女子组合“三色索玛组合”,积极地参与县级各个规模大小不一的文化演出工作,并且还被邀请参加州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各项音乐比赛以及各项音乐演出工作,同时也参与了馆里安排的文化惠民下乡文艺演出工作等等,在基层文化传播方面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然而从实际所取得的效果而言,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参与度依旧处于不高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活动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缺少创新以及吸引力,许多群众文化活动仍然停留在传统文艺汇演、书法比赛等固定的模式上,很难契合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其二活动宣传与组织方式相对较为滞后,主要依靠公告栏、电话通知等传统手段,很难及时且有效地传递活动信息,导致信息覆盖不够全面,就像安尔地参与的众多文化惠民下乡演出,虽说可直接服务基层群众,但是由于宣传方式存在局限,可能无法让更多有需求的群众知晓并参与进来。其三参与门槛与服务便利性不高,对于偏远地区、老年群体以及工作繁忙的群体来说,缺乏灵活、便捷的参与渠道。

二、数字技术赋能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数字技术为群众文化活动赋能的关键之处在于运用信息化手段重新构建文化服务体系,促使文化服务从以往单向的提供形式,转变成双向互动且能进行个性化定制的现代公共服务模式,从理论层面来讲,这样的转变契合公共文化服务朝着均等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基本态势,数字技术有实现文化资源高效整合以及共享的能力。依靠大数据平台,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可在全国范围内突破地域的限制,达成动态的调度以及有效的利用,比如安尔地在多年来参与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许多奖项,它所参与的彝族文化表演等质量较高的文化资源,凭借数字平台可被更多地区的群众所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针对群众的兴趣偏好和参与习惯展开分析,推送更加契合个人需求的文化活动信息,以此提升参与的精准程度与主动性。安尔地身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它所参与的文化惠民下乡演出等活动,要是可借助数字技术来分析受众的喜好,那么就能让活动更加符合当地群众的需求,提高参与度。

三、数字技术赋能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提升的路径与策略

根据当前技术发展状况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实际需要,本文给出五个方面策略来切实提升群众参与度,首先是构建统一且高效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和服务,搭建一个数字平台,它集信息发布、活动报名、在线交流、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身,这个平台要有不错的用户体验,像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数据安全等基本特点都得有,还要借助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 等多种渠道来实现服务的拓展。安尔地参与的众多文化演出活动信息,能凭借这个平台及时发布出去,让更多人知晓并参与进来,其次是创新文化内容与服务方式,借助虚拟现实、提高现实、全息投影等新兴技术,开展线上文艺演出、云展览、在线讲座等新型文化活动形式,同时开发和群众兴趣联系紧密的文化产品,比如数字非遗体验、在线文化创作比赛等,以此契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需求。安尔地所在的“三色索玛组合”的彝族特色表演,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线上体验项目,使没办法到现场的群众也能感受到彝族文化的魅力。

四、数字技术赋能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保障机制

要保证上述策略得以有效施行,需要从政策支持、技术保障、人员培训以及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构建系统保障机制,在政策方面,要加大对数字文化建设的投入,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以及扶持政策,明确各级文化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促使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被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之中。技术层面要重视平台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建设,预防信息泄露以及网络安全风险,同时保证平台数据更新有实时性与准确性,人员培训方面,要对文化服务人员开展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服务意识,在基层文化机构,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保证数字技术与文化服务可有效融合。就如同安尔地这类基层文化工作者,经过技术培训后,可运用数字技术来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以及推广工作。

五、数字技术赋能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虽然数字技术在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帮助时有着一定优势,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是遭遇了一些挑战,其一为技术门槛问题,部分群众老年人以及农村地区居民,在运用智能手机以及网络服务方面存在险阻,这对数字文化服务的普及和覆盖造成了影响,安尔地所参与的文化惠民下乡演出大多面向农村群众,这一问题或许会更加突出,针对此情况,应当加大对老年群体以及农村居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力度,借助设置线下服务点以及组建技术辅导志愿服务队伍的方式,协助他们掌握基本操作。其二是信息安全问题,数字平台在收集以及处理用户数据的进程中,容易出现隐私泄露以及信息滥用的风险,相关部门需要强化数据管理以及平台监管,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此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其三是文化服务内容同质化问题。

结论:

综合来看,数字技术帮助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提高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方向,借助平台搭建、内容创新、互动反馈、精准推送以及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策略的施行,可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热情与满意度,同时推动社会整体文化素质进步,达成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未来需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技术平台建设以及安全管理,优化服务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服务深度融合,像安尔地这类基层文化工作者,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其在群众文化活动里的作用会变得日益较大,能更有效地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春堡。新时代数字技术、数字转型与数字治理 [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13 (06):55-64.

[2] 孔苏颜。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路径选择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22):30-32.DOI:10.13665/j.cnki.hzjjykj.2021.22.011.

[3] 刘辞涛,向运华。基于数字技术治理的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 [J].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2022,(03):149-156.DOI:10.13300/j.cnki.hnwkxb.2022.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