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策略与实践探索
漆道礼
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6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的更新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任务。本文深入分析了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面临的问题,如管网老化、布局不合理、管理混乱等,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更新改造的策略与实践经验,旨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市政;管网;老旧城区
一、引言
市政公用管网作为城市的 “生命线”,承担着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重要功能,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在老旧城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维护管理不善等原因,市政公用管网普遍存在老化、破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影响了管网的运行效率,还对城市的安全和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加快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的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管网老化严重
许多老旧城区的市政公用管网建设于几十年前,部分管网甚至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材料老化、腐蚀、磨损等问题突出。以供水管道为例,一些早期使用的铸铁管、镀锌管,由于长期受到水的侵蚀,管壁变薄,容易出现漏水、爆管等事故,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用水。排水管道也存在类似问题,老化的管道容易出现破裂、变形、堵塞等情况,导致城市内涝、污水外溢等问题频发。
2.2 布局不合理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老旧城区的市政公用管网布局混乱,新老管网交叉、重叠现象严重。部分管网的走向、管径等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地形地貌,导致管网输送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用水、用气、供热等需求。此外,一些管网在建设时未预留足够的安全间距,与建筑物、道路等其他基础设施相互干扰,增加了管网维护和改造的难度。
2.3 管理维护不到位
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协调沟通不畅,导致管理维护工作存在诸多漏洞。部分管网的档案资料不完整、不准确,给管网的日常巡查、维护和故障排查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网的维护设备和技术手段落后,难以对管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策略
3.1 全面排查与评估
在进行管网更新改造之前,需对老旧城区的市政公用管网进行全面排查,掌握管网的位置、走向、管径、材质、使用年限、运行状况等详细信息。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管道内窥检测、压力测试、泄漏检测等,对管网的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进行评估,确定管网的损坏程度和安全隐患等级。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更新改造方案,明确改造的重点和优先顺序。
3.2 科学规划与设计
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对市政公用管网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优化管网布局,合理确定管网的走向、管径和敷设方式,避免新老管网的交叉和重叠,提高管网的输送能力和运行效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注重管网与其他基础设施的协调配套,确保管网的建设与城市道路、桥梁、建筑物等的建设相互衔接。
3.3 选用优质材料与先进技术
在管网更新改造中,选用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管材和设备,是确保管网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优先选择耐腐蚀、高强度、环保节能的新型管材,如聚乙烯(PE)管、球墨铸铁管等,替代老化、易损的传统管材。同时,积极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如非开挖施工技术、内衬修复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管网的修复和改造效果。非开挖施工技术可以在不破坏路面的情况下进行管道铺设和修复,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环境污染;内衬修复技术可以在原有管道内部敷设一层新的内衬材料,增强管道的强度和密封性,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智能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管网的压力、流量、水质等参数,及时发现和预警管网故障,提高管网的管理水平。
3.4 加强管理与维护
建立健全市政公用管网的管理维护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管网档案资料管理,建立数字化管网信息平台,实现管网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维护设备和技术人员,定期对管网进行巡查、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网的故障和隐患。同时,加强对管网运行状况的监测和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管网的运行参数,确保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郑州市老旧管网改造提升工程
郑州市利用智慧管网系统摸排改造需求,在取得群众支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改造方式,统筹推进燃气、供水、供暖和排水等四类管道 “四管同改”。通过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管网数据的可视化、数字化,并建立了漏损控制管理系统、管网在线监测系统等,为管网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在改造过程中,郑州市形成了老旧管网改造联席会议制度,提高了决策和施工效率。同时,创新施工方法,参考城市规划,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五、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成效与挑战
5.1 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更新改造工程,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的运行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管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大幅提高。供水、供气、供热的稳定性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提高,城市内涝和污水外溢问题得到缓解,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同时,管网更新改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5.2 挑战依然存在
尽管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更新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资金投入压力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部分城市财政负担较重,资金筹集难度较大。二是施工协调难度大,老旧城区管网分布复杂,施工过程中容易涉及多个部门、单位和居民的利益,协调沟通工作繁琐。三是技术人才短缺,管网更新改造涉及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部分地区存在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四是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地方在管网改造完成后,未能及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导致管网的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了改造效果的持久性。
六、结论与建议
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的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面排查与评估、科学规划与设计、选用优质材料与先进技术以及加强管理与维护等策略的实施,并结合各地的实践经验,可以有效解决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网的运行水平。然而,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仍需面对资金、施工协调、技术人才和长效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推进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的更新改造工作,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高效的施工协调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管网改造后的维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老旧城区市政公用管网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繁荣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洁. 老旧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技术措施[J]. 世界家苑,2022(6):126-128.
[2]化传国. 市政公用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结构防水施工技术探究[J]. 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0(4):203-204.
[3]孙凯,王青. 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 数字通信世界,2021(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