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项目式学习策略研究

作者

郑彩霞

定边县安边中学 718699

一、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使其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实施项目式学习策略。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现状分析

2.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2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3 教学资源有限

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备和教具不足,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项目式学习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3.1 激发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3.2 培养综合能力

项目式学习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创新思维也被充分激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此外,项目式学习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学生在与队友的协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表达个人观点,有效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3.3 促进自主学习

项目式学习以其独特的魅力,强调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知识的求知者。他们需要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精心设计解决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一系列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减负增效背景下项目式学习策略的实施

4.1 精选项目主题,贴近学生生活

在设计项目主题时,教师应深入调研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确保所选项目任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农村土地测量与规划”项目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几何知识,对自家或村里的土地进行实际测量和规划,既锻炼了数学应用能力,又增强了对家乡土地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而“农产品销售利润计算”项目则能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经济,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市场情况,为家庭或村庄的农产品销售出谋划策,从而提升其经济意识和实践能力。

4.2 明确项目目标,细化任务分工

项目实施前,教师需清晰阐述项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任务要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随后,将项目任务细化为若干个小任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例如,在“农村土地测量与规划”项目中,可以分配学生分别负责测量、绘图、计算面积和规划用途等任务。通过明确的任务分工,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还能促进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4.3 提供必要资源,支持项目实施

针对农村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寻求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例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测量工具使用方法和规划案例;通过图书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土地测量和规划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自制或借用教具模型,如简易的测量工具、土地规划模型等,辅助项目实施。这些资源的提供,能够确保项目学习的顺利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4.4 引导自主探究,鼓励合作学习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提问、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在“农产品销售利润计算”项目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市场情况、制定销售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方案,从而提升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5 及时反馈评价,调整教学策略

项目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评价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优化项目式学习过程。例如,针对学生在项目中表现出的薄弱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优秀项目成果、分享学习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推动项目式学习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深入实施。

结语

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实施项目式学习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精选项目主题、明确项目目标、提供必要资源、引导自主探究和及时反馈评价等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项目式学习策略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为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测量旗杆的高度”项目为例 [J]. 肖张燕 .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34)

[2]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张优 .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4(21)

[3]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J]. 李瑛 .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