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
刘群芳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西江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优化教学理念,筑牢质量提升之基
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做出改变,教师改变做法很重要。过去教师主要讲解知识,现在需要和学生一起寻找知识。这改变了课堂的样子。教“函数”时,一种做法是让学生讨论共享单车的收费如何计算。另一种做法是用手机软件记录篮球投出的路线数据。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从熟悉的事情里,找到数量变化的规律。分组活动时,学生自己可能发现定义域变化的某些特点。从实际例子慢慢理解数学概念,效果比背公式更好。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速度确实不一样。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上课的反应,仔细看他们作业里写的思路。有些学生理解“分段定义”这类核心概念有困难,可以建议他们画图表示函数关系。整理错题时,让他们专门找出和函数图像平移有关的错误。另一些学生数学能力强些,可以给他们更难的任务。比如设计小区里智能快递柜怎么用更高效,或者用 GeoGebra 软件看看函数参数改变时图像怎么跟着变。作业设计方面,同时布置基础题和开放题有好处。学函数应用时,让学生选做题目:算算家里水电费账单的函数关系,或者想想游乐园套票怎么定价最合理。这样保证所有学生学会基本内容,也给不同学生发展想法的空间。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承认学生水平不同。在国家课程标准下,尽量让教学节奏适应真实复杂的学习情况。教学理念的调整是基础,它支撑着质量的提升。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课堂活动需要学生参与思考。现实中的例子像共享单车收费,能把抽象的函数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动手记录篮球轨迹,数据直接呈现变量关系。小组合作时,学生讨论定义域变化,这是主动思考的表现。具体经验过渡到数学模型,理解更深刻。教师必须留意每个学生的进展。作业里的思路痕迹提供了重要信息。画图是帮助困难学生的有效方式,图像让函数关系可见。辨识图像平移错误能澄清误解。潜力学生的拓展任务要结合实际应用,智能快递柜模型涉及效率计算。GeoGebra的动态模拟直观显示参数影响。作业的两种选择照顾了不同需求。家庭账单计算贴近生活,套票定价需要建模思维。核心知识掌握和个性发展可以兼顾。分层策略面对现实差异,教学需要灵活性。课程标准是框架,但实施要考虑学生实际状态。质量提升始于理念的转变,然后体现在具体教学行为上。
2 创新教学方法,激活质量提升之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深刻变革,教学质量提升依赖于教学手段的持续创新。传统讲授模式处理抽象数学概念常遇阻碍,课堂设计亟待注入活力。优化教学理念需聚焦学生体验与思维发展。一种实践路径在于将数学对象置于学生可感知的具体环境中。立体几何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态展示建筑构件或日用家具的三维模型,其核心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长方体、锥体等基本体特征,通过视觉确认棱与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这种依托模型的直接感官经验,实质为后续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理论推导搭建了认知桥梁,有效降低了单纯符号推演带来的理解负担。另一关键路径着力于激发学生内在思维能力。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教学环节,教师提供如月度工资增长记录或显微摄影下的细胞分裂过程素材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辨识其中隐含的序列变化规律。一旦学生察觉到公差或公比的存在,教师应即刻引导其尝试独立构建数列通项公式的数学表达。这一环节的成效依赖于教师的设问技巧:设计的问题序列需制造恰当的认知挑战,线索清晰且难度梯度必须严格限定在学生可探索的范畴内,以避免无效挫败。当探讨计算数列前 Πn 项和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关联已掌握的梯形面积公式常能激发有效类比。鼓励个体或小组探究二者间的潜在相似关联,再经由全班范围的集体研讨辨析不同推导路径的适用边界与核心逻辑,此类对比与验证过程本身就承载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训练功能。创新教学设计的内在指向,始终是焕发课堂的活力潜能,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提供不竭动力。优化教学理念,特别是强化情境的具象呈现与思维过程的自主探究,是筑牢质量提升之基的核心所在。
3 完善评价体系,把稳质量提升之舵
教学评价深刻影响着课堂实践的本质,其推动与调节作用关乎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师亟需构建多维评价机制。这种机制需融合过程观察与综合判断,真实反映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轨迹。以往偏重纸笔测验的方式过于单一,仅靠分数符号难以捕捉思维演变细节,也易忽略学习者的主动性。教育者当下挑战在于重构框架,使持续追踪与总结评定有效结合。课堂本身蕴含大量观察机会。例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值得留意,课后作业展现的解题严谨性需要分析,项目协作中承担的角色也应评估。此类日常记录累积形成个性化学习画像。阶段性的单元测验及期末考核则承担检验知识体系完整性的任务。实践中操作,引导学生创建个人成长档案袋是可行路径。档案袋内容不限于典型错题及深度分析,也应包含体现思考过程的手绘思维导图。每月可安排固定时段,师生共同审视这些档案材料,目的在于精准定位知识链条中脆弱环节,动态优化后续学习步骤。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变革关键要素。教师的专业判断固然重要,学生自我审视同样不可或缺。设计使用《数学学习反思日志》这类工具,能促进学生定期回顾解题策略得失,比方思考几何证明中选择辅助线 A 而非辅助线 B的具体缘由。在数学建模等实践环节,引入小组互评被证实有效。关注点可以是小组解决“最优运输路线”模型时算法是否更具巧思(方法创新性),处理任务时的分工效率(问题解决效率),成员间的交流协作流畅度(团队配合度)。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理念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活教学质量的提升之源,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完善评价体系可以把稳教学质量的提升之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 库尔班江·杰力力 , 李晓庆 , 王徜祥 . 数据赋能区域教研的新思路 ——一项基于高中物理学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数字教育, 2022,8(05): 71-78.
[2] 蒋艳云 , 蒋培杰 . 基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J]. 教学与管理 , 2022,(24): 101-104.
[3] 杨帆 . 初等数论课程与高中数学对接的教学探索 [J]. 嘉应学院学报 , 2022,40(03): 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