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岩土工程问题的数值仿真与分析

作者

王路瑶 丁远

1.410822198804162529 2.321323198803213919

引言

岩土工程问题涉及岩土体在各类工程活动中的力学行为与变形特性。在实际工程中,岩土体常处于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如深部能源开采中岩石同时受应力场、渗流场和温度场影响。各物理场间相互作用复杂,传统单一分析方法难以满足需求。数值仿真技术凭借其强大建模能力,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可模拟多场相互作用,预测岩土失稳、渗流破坏等问题,优化设计方案,提升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尽管近年来数值仿真取得显著进展,但多场耦合参数获取及模型验证仍是主要挑战。深入研究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数值仿真与分析,对岩土工程理论发展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物理场耦合在岩土工程中的理论基础

(一)多物理场耦合的基本概念

多物理场耦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场(如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现象。在岩土工程中,应力场主要描述岩土体所受的外力和内力的分布情况,其大小和方向决定了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模式。渗流场反映了岩土体中流体(如水、油、气等)的流动状态,包括流速、流量和孔隙压力等参数。温度场则与岩土体的热量传递和温度分布有关。这些物理场之间通过岩土体的本构关系、孔隙结构和边界条件等相互耦合。例如,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岩土体中的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这表明了应力场和渗流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当岩土体受到外部荷载时,应力的变化会引起孔隙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渗流特性;反之,渗流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也会对应力场产生影响。温度场对岩土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热胀冷缩效应上,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岩土体的体积变化,进而影响应力场;温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岩土体的渗透率等渗流特性,因为温度会改变流体的粘度和岩土体的孔隙结构。

(二)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为了准确描述多物理场耦合在岩土工程中的现象,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通常基于物理场的基本控制方程,并考虑物理场之间的耦合项。以应力 - 渗流 - 温度三场耦合为例,应力场的控制方程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本构方程。平衡方程描述了岩土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状态,几何方程描述了岩土体的变形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本构方程则定义了岩土体的应力 - 应变关系。渗流场的控制方程主要是达西定律及其扩展形式,用于描述流体在岩土体孔隙中的流动。温度场的控制方程基于热传导方程,考虑热量的传导、对流和辐射。在建立三场耦合模型时,需要考虑应力场与渗流场之间的耦合项,如孔隙水压力对应力的影响和应力对孔隙率的影响;应力场与温度场之间的耦合项,如热应力的产生和温度对岩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渗流场与温度场之间的耦合项,如温度对流体粘度和渗透率的影响。这些耦合项使得数学模型变得复杂,需要采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常用的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离散元法等。有限元法将岩土体离散为多个单元,通过建立单元的节点位移与应力、渗流和温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求解整个系统的平衡方程。有限差分法将控制方程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离散,通过差分近似代替导数,求解离散后的代数方程。离散元法适用于模拟岩土体的离散特性,如颗粒材料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数值仿真在多物理场耦合岩土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一)数值仿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优势

数值仿真技术在多物理场耦合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具有诸多优势。它能够处理复杂的岩土体材料特性。岩土体是一种天然的地质材料,其力学性质具有高度的非均匀性、各向异性和非线性。数值仿真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本构模型,如弹塑性本构模型、粘弹性本构模型等,准确描述岩土体的应力 - 应变关系。数值仿真能够模拟复杂的边界条件。在岩土工程中,边界条件往往非常复杂,如地下工程中的无限边界、不同介质之间的界面条件等。数值仿真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如位移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和渗流边界条件等,准确模拟岩土体在实际工程中的受力和变形情况。数值仿真可以进行多工况分析。在工程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不同的荷载组合、施工顺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数值仿真可以方便地改变输入参数,进行多种工况的模拟分析,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数值仿真还具有可视化的优点。通过将计算结果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展示出来,可以直观地观察岩土体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渗流路径和温度变化等,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工程问题。

(二)数值仿真的工程实例与结果分析

以地下隧道工程为例,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隧道周围的岩土体受到应力场、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共同影响。通过数值仿真技术,可以建立应力 - 渗流 - 温度三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在应力场方面,考虑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应力释放、围岩的自重应力和支护结构的反力等因素。渗流场方面,考虑地下水的渗流方向、流速和孔隙水压力等。温度场方面,考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热量散发(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水化热)和周围岩土体的初始温度分布等。

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后,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从应力场分布来看,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在拱顶和拱脚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力集中程度会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围岩的应力调整和支护结构的作用。渗流场的模拟结果显示,隧道周围的地下水渗流路径发生了改变,在隧道壁附近形成了渗流漏斗。孔隙水压力在隧道壁处降低,远离隧道壁处逐渐恢复正常。温度场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隧道周围的温度升高明显,随着热量的散发,温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这些结果对于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根据应力集中情况,可以合理设计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根据渗流漏斗的范围,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养护措施,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结论

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岩土工程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入理解多物理场耦合的基本概念和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数值仿真技术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数值仿真在处理岩土体复杂材料特性、模拟复杂边界条件、进行多工况分析和结果可视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地下隧道工程的实例分析,展示了数值仿真在多物理场耦合岩土工程问题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其结果能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目前在多物理场耦合的岩土工程数值仿真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多场耦合参数的准确获取、模型验证的可靠性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数值仿真技术,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岩土工程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辛立斌. 基于格子Boltzmann 方法岩土工程中的多场耦合问题研究[D].云南省: 昆明理工大学,2019.

[2] 黄金坤 . 多场耦合作用下的隔热喷射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D]. 安徽省 : 安徽理工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