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吴俊利

兴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输送专业维修人员的重任。然而,目前中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与行业需求脱节等,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一、优化课程结构,贴合行业需求

中职院校设置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结构目前显现滞后问题。部分内容未能跟上行业发展步伐,新技术新趋势的融入不够及时。课程体系有必要调整,使其更紧密地对应行业实际要求。第一步是对全部课程进行梳理优化。增加涉及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课程非常关键,例如“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系统”、“电控技术”等。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车辆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课程设计应当平衡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实验、实训环节不可或缺,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体验,能够强化对知识的吸收掌握。传统汽车维修课程在整体结构中的占比需要重新考量。那些过时、实用性弱的内容应当收紧。与此同时,有必要强化新能源汽车维修所需的通用技能教学。像“电气电子技术”、“汽车网络通信技术”这类课程需要加强。这些通用技能构成了维修工作的基础能力。掌握了它们,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维修任务时适应性会更强。开设特定的拓展课程同样有益。涉及“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课程能够发挥作用。它们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及职业视野。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也会增强。经过上述优化的课程结构,预期将更加科学合理。它需要具备及时反映行业技术发展与市场变化的能力。这样的课程体系能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构建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动手能力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具高度实践依赖特性,学生操作技能发展需依托充分实践训练。当前中职院校该领域实践教学环节呈现显著薄弱状态,实训设备短缺与项目单一化并存,致使学生操作能力提升遭遇实质性障碍。学校须优先扩充实训设备投入规模,构建现代化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基地配置需完整复现真实工作场景,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检测设备、电机维修工具等核心设施,确保学生在拟真环境中完成技能内化。实训项目设计应突破常规故障诊断与部件更换范畴,系统整合整车维修与性能检测等综合性实践模块,切实强化学生复杂问题处置能力。同步推进校企协作机制建设,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输送学生进入企业实操环境。企业实习使学生接触前沿技术设备,深入理解生产流程与维修标准体系,完成实践经验积累。企业技术人员可承担现场指导职能,针对性提升学生操作精度。该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设备场景化配置、项目多元化迭代及校企深度联动三维路径,持续促进学生操作技能进阶,同步培育严谨职业态度与素养,最终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精准衔接。

三、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

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对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中职教育培养面向实际应用的人才而言,是一条关键路径。当下不少院校虽存在校企间的联系,多数情形却止步于安置毕业生的浅层协作,真正融合生产、教学与科研的深度互动十分欠缺。构建稳固持久的伙伴关系,是院校和企业实现共同培养目标的基础。此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由双方协作完成。院校需要依据合作方提出的具体用人标准和产业规范,去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授的知识要点。企业的角色则体现在介入教学环节,实施必要的指导和质量监控过程,这有助于确保输出的人力资源特质契合其岗位的真实诉求。课程资源和教材的联合开发,是另一项切实可行的协同行动。将企业生产线上发生的真实案例、积累的操作经验融入其中,使得课堂传授的知识点更直接地对应工作实际场景。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或资深专家,院校可以邀请其担任兼职教师职务,安排定期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传递领域内的前沿技术进展和行业即时动态。院校的专职教师,企业方面也应提供进入生产现场实践的机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技术需求细节,他们的实践性教学能力因此得以增强。这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实质性地促进了校企双方在资源上的互通共享及优势的相互补充。合力培养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具备高素质的维修技术人才,是其核心目标所在。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维修人才,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 . 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中职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分析——以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 汽车维修技师, 2025,(14): 74-76.

[2] 黄影航 . 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J]. 汽车测试报告 , 2025,(07): 139-141.

[3] 陈振权 .“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室建设策略研究 [J]. 汽车测试报告 , 2025,(06):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