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蔡燕梅
化州市平定镇蓬利小学 广东省 茂名市 525135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知识、拓展视野。然而,当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文本选择缺乏针对性、课堂阅读指导方法单一、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 精选文本搭阶梯,兴趣引领启阅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展现的认知能力与阅读偏好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这使得教师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充满挑战且极具意义。恰当的文本如同铺设一级级台阶,能有效触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逐步引导其进入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教师应当考虑该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叉渗透的特殊时期,他们对带有奇幻元素、结构精巧的叙事往往表现出更强烈的探索欲。例如,《绿野仙踪》构建的异世界场景与角色互动、《小王子》蕴含的象征性哲理探讨,其独特的想象空间、叙事张力及潜在意义指向,通常能有效捕捉学生的专注力,点燃主动阅读的热情。这类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愉悦的阅读体验,更深层的作用在于无形中促进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萌芽以及情感理解能力的初步塑造。同时,文本选择的视野需要足够开阔,单一类型难以满足成长需求。在童话与幻想小说之外,历史题材的故事为学生打开了观察过往社会图景与人文精神的窗口,有助于其历史感知与文化认同的初步形成;某些科普读物精准回应了学生对周遭世界运行机制的好奇天性,成为激发科学探究兴趣的有效媒介;人物传记则通过呈现个体(尤其是杰出人物)的生命轨迹与关键抉择,为学生理解价值观、汲取精神动力提供了具体参照。接触这种多元化的文本类型,实质上是让学生暴露于丰富的知识结构与文化刺激之中,其认知弹性得以增强,精神世界也必然获得更为厚实的滋养。
2 方法指导融课堂,思维激活促深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实施,其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这一核心场域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将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自然嵌入日常教学流程,被视为提升学生阅读技能熟练度、激发其认知活跃度并推动理解走向深入的关键环节。课堂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将学生预习行为的塑造置于重要位置,预习本身构成了阅读活动不可或缺的前置步骤。通过这一步骤的实施,学生有机会初步接触文本材料,形成对内容的概略认知,带着某些疑问进入正式阅读环节,这能够增强后续阅读的指向性与实际效能。具体操作层面,学生可能被要求学习如何快速扫视文本整体,把握其基本轮廓与组织框架;同时练习识别并标记出生疏字词,利用词典工具或上下文线索推测其可能含义;鼓励提出个人感到困惑的具体问题,为课堂上的深度互动做好必要准备。举例来说,面对一篇新课文,教师或许会安排学生先行通览全文,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核心内容,接着标记出理解存在障碍的字词,借助字典查找或上下文关联寻求解决途径,最终形成希望探讨或未能解决的疑问点,留待课堂集体交流。进入文本细读过程,引导学生习得并灵活运用差异化的阅读方法显得尤为必要。处理叙事类文本如《草船借箭》,结合快速浏览与细致品读是常用策略。快速浏览服务于快速掌握故事脉络和核心事件进展,而细致品读则促使学生沉入文本内部,体味语言表达的微妙之处、细节描写的用意以及蕴含的情感色彩,从而靠近作者的真实意图。例如在《草船借箭》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先用较快的速度把握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及借箭事件的来龙去脉,随后转入精读模式,具体解析“神机妙算”这一特质在情节安排与对话设计中的具体表现,感受作者刻画人物的独特手法。至于科普类文本的教学,重心应放在训练学生准确抓取关键信息及有效归纳核心观点的能力培养上。教师可建议学生先关注文本的标题、段落的起始句与结束句等结构性关键位置,对全文主旨形成初步判断,接着再深入阅读具体段落,有目的地提取支撑性事实、数据或概念,最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整合与概括。
3 活动延伸拓空间,交流分享燃热情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提升阅读教学效能需要关注空间拓展与热情维持。精心设计并落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其价值在于为学生创造展示阅读所得的机会。这类活动自然延伸了阅读的物理与心理空间。学生参与其中,分享彼此见解,热情容易被点燃。让阅读真正融入日常,成为习惯的一部分,这是目标。学校层面,周期性运作“读书节”是一种典型做法。这个节日通常包含几个核心单元。“好书推荐”单元里,学生会向同伴介绍自己读过的《夏洛的网》或《草房子》,谈他们的感想与收获。另一个单元是“读书讲座”,邀请对象可以是儿童文学作家、本地高校的研究者或者本校资深教师。他们可能讲解如何精读《西游记》的神魔情节,或者分享从《爱的教育》中提炼写作素材的技巧。这些内容有助于拓宽认知边界。“阅读竞赛”单元形式多样,比如围绕《水浒传》人物事件的知识抢答,朗诵《繁星·春水》中选定的篇章,或者就《鲁滨逊漂流记》的生存智慧进行主题演讲。这些竞赛客观上检验了阅读积累,也引入了适度的良性竞争。至于“图书漂流”,操作相对简单,学生带来自己读完的《青铜葵花》或《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学校里和同学交换。图书资源因此流动起来,共享成为现实。整个读书节营造的氛围是浓郁的,学生浸润其中,通过各种具体可感的形式体会阅读本身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精选适合学生的阅读文本,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将阅读方法指导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够拓展阅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参考文献
[1] 林媛媛 . “读思达”教学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J]. 华夏教师 , 2025,(13): 103-105.
[2] 瞿文逸. ICAP 视域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 以《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 陶行知学刊 ,2025, (01): 76- 78.
[3] 张明强 . 以读促写: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应用 [J].华夏教师 , 2025,(06):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