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视角下高中美术助力文明班级创建的模式创新
盛有专
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 318000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高中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助力文明班级的创建,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项目化学习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引入项目化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我们以校园文化墙设计项目为例,这个活动通常需要 2-3 周时间完成。首先教师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主题,比如班级风采或校园生活。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墙面尺寸、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等技术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组需要明确分工:有的负责草图绘制,有的负责材料采购,还有的负责现场施工。教师会适时指导构图原理和色彩运用等专业知识。最终完成的文化墙既展现了学生的美术功底,又体现了班级特色。这样的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设计等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要完成整面墙的创作,学生必须学会沟通协调、互相配合。当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集体归属感。
二、高中美术助力文明班级创建的策略
(一)以项目为载体,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具体的载体和抓手,美术项目因其直观性和创造性,特别适合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教师可以从班级标志设计这样的基础项目开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班级的特点和精神,比如班级的学风、特色活动或者共同目标。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符号。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图案能代表我们班、用什么颜色能体现班级气质等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促进了学生对班级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当最终确定的班徽被制作成班牌、班旗等实物时,这些视觉符号会成为班级文化的具象化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成员。
(二)通过美术活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美术创作往往需要多人协作,这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以校园文化节海报设计为例,一个完整的海报项目通常包括主题确定、创意构思、草图设计、色彩搭配、文字排版等多个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张海报。在制作过程中,组员们需要共同讨论确定创意方向,根据各自特长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擅长绘画,可以负责插图部分;有的同学字写得好,可以负责文字内容;还有的同学组织能力强,可以协调整体进度。通过这样的合作实践,学生不仅能提高美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配合,如何解决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分歧,这些能力对建设文明班级非常重要。
(三)利用美术成果,提升班级荣誉感
学生的美术作品如果能够得到展示和认可,会大大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在项目实施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美术作品展,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教室或学校公共区域展出。比如将文化墙设计方案、班徽设计稿、海报作品等进行集中展示。还可以配合学校活动,选择部分作品参加校级展览。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公开展示,特别是得到其他班级同学和老师的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这种正向激励会促使学生更加珍惜班级荣誉,更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同时,定期更新展示内容也能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三、创新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跨学科融合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尤其适合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将美术与历史学科相结合。比如在学到某个历史时期时,可以布置历史故事绘本创作的项目任务。教师需要先和历史老师沟通,确定适合用绘画表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然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和细节。在创作阶段,学生既要考虑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又要运用美术技法来表现故事。完成的作品可以装订成册,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这种跨学科项目对教师的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提前做好课程设计和进度安排。
(二)利用现代技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技术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尝试将 AI 技术引入美术课堂。比如开展名画再创作项目时,可以让学生先用传统方式临摹名画,了解原作的构图和用色特点。然后使用AI 绘画工具,输入关键词对原作进行二次创作。通过对比传统绘画和 AI 生成的作品,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艺术风格的特点。在使用新技术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技术的辅助作用,避免过度依赖。同时要做好技术准备,确保课堂设备正常运行。这类项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字素养。
(三)与社会资源结合
美术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与当地美术馆合作,在组织美术馆参观项目前,需要提前与美术馆教育部门联系,了解当前展览内容和教育活动安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进度,选择适合的展览进行参观。参观时可以安排专业讲解员,也可以由美术老师现场教学。回来后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观展心得,或者以展览中的某件作品为灵感进行创作。这样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接触到高质量的艺术原作,拓展艺术视野。
结论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文明班级的创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以项目为载体,促进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美术活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美术成果展示,提升班级荣誉感。同时,结合跨学科融合、现代技术应用和社会资源整合等创新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助力文明班级的创建。
参考文献:
[1] 谢爽 . 基于项目化学习理念的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学研究 [D].贵州 : 贵州师范大学 ,2023.
[2] 徐楠 . 项目化学习运用于高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究 [J]. 互动软件 ,2021(6):2472.
[3] 陈乔乔 .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J]. 中外交流 ,2021,28(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