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创设赋能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

作者

陈少谊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特点,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高中作为义务教育后的深化阶段,历史教学需要在此基础上推动学生从以往的知识记忆向深度学习转变。然而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情境缺失和思维培养不足等问题,很难满足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本质的探究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以情境创设为突破口,探究和探索教学情境赋能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

一、史料情境,深化认知

史料情境以原始文献、文物图像等多元化的史料为载体,构建沉浸式历史探究场域。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史料和整合史料,在此基础上创设出具有较强的层次性以及关联性的问题或者是任务,让学生在解读史料的过程当中还原历史场景和辨析历史信息,在潜移默化当中切实有效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以及历史事件的发展逻辑【1】。

以《第 4 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类型的史料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多个维度入手全面深入的理解两汉历史发展脉络,深化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规律的认知。比如说,教师可以直观有效的展示《史记·平准书》中“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的记载,结合汉代牛耕画像石拓片,创设出汉初经济恢复的情境任务,让学生有效的分析“文景之治”的成因与“文景之治”的表现。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师可以呈现《汉书·主父偃传》中“推恩令”原文以及诸侯国疆域变化示意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何推恩令能够有效削弱王国势力?”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史料有效的推理该政策的逻辑。在边疆治理内容的学习当中,可以以居延汉简记录的屯田文书、丝绸之路出土的胡商陶俑为教学素材,创设出“汉代边疆开发”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以及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多元化路径。

二、问题情境,激发思辨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创设出具有较强的层次性的问题,从基础史实提问逐步延伸至原因剖析、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当中主动的调用学习到的历史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切实有效的分析历史因果和评价历史影响,在潜移默化当中突破学生的浅层认知,做到深度学习以及高阶思维的充分发展。

以《第 9 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问题情境能够激发思辨,在发挥情境教学法的效用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及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积贫积弱的两宋为何能维系三百年统治?”这一矛盾性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呈现北宋“更戍法”军事部署图与财政支出数据,提出“兵将分离与军费激增如何影响北宋军事效能?”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史料详细深入的分析军事制度的缺陷以及财政危机的关联。再次,教师可以设计“从短期和平与长期民族交融角度,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的对比问题,让学生探究和探索“澶渊之盟”的知识,在该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突破单一的立场,从多元化的视角辩证性的分析历史事件。最后,教师可以“为何经济重心南移未改变南宋军事颓势?”为核心问题,组织学生结合政治制度、地理环境、民族关系等因素探究南宋偏安局面,进行有效的辩论以及交流。

三、生活情境,促进迁移

教师详细深入的挖掘历史知识在当代社会的延续性以及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创设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境任务,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习到的历史知识以及思维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切实有效的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历史发展的时代意义。该策略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切实有效的认识到历史学科的现实意义,实现从历史认知到现实应用的有效跨越,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历史的本质。

以《第 11 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为例,为了进行情境创设赋能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实践,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教师可以“‘一带一路’倡议与古代丝绸之路的联系”为现实情境导入,直观有效的呈现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胡商贸易场景与当代中欧班列运行数据,让学生全面深入的思考“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讲解唐朝民族政策的时候联系现实生活当中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提出“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对当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借鉴意义?”等问题,让学生有效的对比古今民族治理智慧;而在讲解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的海洋贸易以及国际合作热点,让学生辩论如下主题:“古代朝贡贸易与现代平等外交的本质区别”。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之下,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索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需要、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为载体,使高中历史教学从以往的教知识转变为育思维。未来,教师需要持续性的优化情境设计,让历史课堂能够真正的成为学生感悟历史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 王晓芳 .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高中历史课程的深度学习——以《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为例 [J]. 江苏教育 ,2021,(88):44-46.

[2] 杜宏亮 . 深度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D]. 青海师范大学 ,2021.DOI:10.27778/d.cnki.gqhzy.2021.0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