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实施“快乐体育”的措施研究

作者

姚强强

高阳小学 404507

小学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用不可忽视,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常侧重体育技能传授,忽视学生兴趣与体验,致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随着新课程标准推行,“快乐体育”理念渐受重视,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于快乐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及坚韧意志品质,在新课标背景下,有效实施“快乐体育”成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里,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之,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兴趣培养,像教授跑步、跳绳等项目时,教学方式单一且重复性强,致使学生易生厌倦感,难以达成预期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

小学体育部分教学内容缺趣味性,过于注重竞技性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与兴趣爱好,比如体育课安排高强度比赛,体能较差学生难以完成任务,易生挫败感且打击自信心,并且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使得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失却兴趣。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而忽视学生体育课上表现与进步,这种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体育水平,易使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忽视体育学习过程及自身体育能力提升,同时单一评价方式也无法准确评估教师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

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实施“快乐体育”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与趣味活动紧密结合的达成,依靠的是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的采用。

就游戏化教学而言,跑步教学可以设计成有着挑战与趣味兼具的“接力赛跑”“障碍跑”这类游戏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身处团队接力以及跨越障碍的情境里,其跑步技能得以提升的同时,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下,团队意识也得到了培养,而球类教学方面,“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等形式被融入其中,学生于趣味竞技的情形下,能够熟练掌握球类运动的基本技巧,进而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那份快乐。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体能、技能和兴趣为依据来进行分组的。以拔河比赛教学为例,学生在各自小组里,共同制定策略并开展训练。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这个过程当中,体育技能得到了提升,并且在交流互动的情形下,团队凝聚力也得以增强,真正达成了快乐学习、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多样化需求

体育教学内容的类型与形式,要通过引入趣味田径项目、传统体育项目来加以丰富,并且依据学生兴趣灵活安排教学,从而为学生构建多元的体育学习体验。

就趣味田径项目而言,“亲子接力跑”活动的开展,邀请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能在亲子协作这一过程里增进情感交流,同时对奔跑能126

力予以提升;“两人三足跑”需要学生两两配合,借助口号与步伐的协调,实现对默契度与平衡感的锻炼;“跳绳游戏”设置花样跳绳挑战、集体长绳等玩法,促使学生在跳跃当中使体能得到提升,以此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差异方面的需求。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堂,给课堂注入了文化活力。武术课程从基础的抱拳礼、五步拳教起,学生在一招一式间感受中华武术的刚健之美,进而培养民族自豪感;踢毽子活动里,学生对盘踢、磕踢等技巧进行尝试,于欢快的节奏之中增强身体协调性;抖空竹则能让学生体验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在控制空竹旋转的过程里锻炼专注力与手腕力量。另外,借助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兴趣实现精准把握。针对那些热爱篮球的学生,增添篮球战术讲解、校际友谊赛等内容;为舞蹈爱好者开设体育舞蹈课程,融合拉丁舞、街舞等元素,让学生在律动之中释放活力,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构建起一个将多元化、过程性与激励性相互融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全方位助力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发展。于评价内容层面而言,要突破传统那种单一的仅聚焦于技能体能考核的模式,一方面,需对学生诸如跑步速度、球类技巧等体育技能以及耐力、力量等体能指标予以关注;另一方面,更要把重点放在对一些其他方面的考量上,比如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像是否会主动参与到讨论以及练习当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即能否做到认真倾听讲解;学生的进步状况,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来进行衡量;还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借助观察其在小组活动里的协作表现来加以判断。在评价方式的选取上,运用像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互评、学习记录等多种手段,以此来对学习过程展开持续不断的跟踪。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将学生的每一个细微表现都记录下来;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促使他们互相学习;借助学习记录来留存学生的学习轨迹,以便能够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并且要结合学期末的技能考核、体能测试这些终结性的评价方式,进而保证评价能够做到全面且客观。在整个评价过程当中,始终坚持以激励性为主要原则。对于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采用口头表扬、颁发小奖品、评选“体育之星”等多种方式来给予肯定;而对于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则要给予耐心的指导,鼓励他们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通过正向的反馈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学习当中收获自信,实现自身的成长。

结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进程中,以“快乐体育”思想给予指导,能够促使体育教学达成生活化的目标,提升其游戏性与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浓厚兴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充分且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丽红 . 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0(17):131,133.

[2] 石银华 . 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J]. 才智 ,2021(3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