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合AI 教学: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模式的新探索

作者

张值铭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

一、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 " 教师讲、学生听 " 的单向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互动的机会。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学习兴趣,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物理思维的深度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普及,将AI 技术有机引入高中物理课堂,通过构建新型互动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已成为当前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探索方向。

二、AI 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AI 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部分学校率先引入了具备智能交互功能的教学系统,通过集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系统之间的多维度实时互动。同时,AI 技术能够基于学生的课堂答题情况、作业完成质量和学习行为数据,智能分析其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薄弱环节,进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难度梯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然而,从整体应用现状来看,当前AI 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仍存在互动模式较为单一、与学科教学内容缺乏深度融合、技术应用浮于表面等突出问题,亟需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三、基于AI 技术的互动模式构建策略

(一)智能问答互动模式

利用AI 技术构建智能化问答互动系统,打造学生与系统之间即时响应的问答互动机制。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输入、文字输入或拍照上传等多种方式提出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系统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识别问题意图,并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知识库给出条理清晰的答案解析或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提示。这种即时反馈的互动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 " 提问等待时间长、个性化解答不足 " 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虚拟实验互动模式

借助AI 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互动环境,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虚拟空间中自主进行物理实验操作。通过三维建模和实时渲染技术,系统能够精准模拟真实实验中的物理现象、实验器材和操作流程,学生可以自由调整实验参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从而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同时,AI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过程,对不规范操作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对实验数据异常进行智能诊断,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技能。

(三)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模式

基于AI 技术构建学生学习画像分析系统,通过采集和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率、习题正确率、学习时长分布等多维度数据,精准识别其学习特点、兴趣偏好和能力水平,为每位学生量身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配套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方向,自主选择适合的微课视频、互动习题、拓展阅读材料等学习内容,实现按需学习和高效学习。同时,系统会持续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数据,动态优化推荐算法和学习路径规划,确保学习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匹配,促进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AI 教学互动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引入 AI 教学互动模式,高中物理课堂从传统的 " 静态灌输 "转变为 " 动态交互 ",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以更生动、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学生在与智能系统的实时互动中,能够获得即时的学习反馈和个性化的指导,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和探索未知的乐趣,从而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参与者。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专注度和参与度,还能有效增强其对物理学科的内在学习动机,进而全面提升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质量。

(二)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AI 教学互动模式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深度探索,将传统课堂中的 " 知识传授 " 转向 " 思维培养 "。在智能问答互动环节,系统通过设置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在虚拟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并总结物理规律。这些互动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试错和探究中逐步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培养其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创新思维等核心物理思维能力。这种系统化的思维训练对学生未来的理科学习、科学研究乃至职业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基于 AI 技术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模式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系统会推荐侧重基础知识巩固的学习内容和难度适中的练习资源;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提供拓展性学习材料和挑战性问题;对于具有特定兴趣方向的学生,如天体物理、电磁学等,系统会推送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和前沿研究动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真正实现 " 因材施教 " 的个性化发展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其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融合AI 教学创新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模式,是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构建智能问答、虚拟实验及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等多元化模式,可打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与互动壁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物理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未来,随AI 技术升级和教育场景拓展,其在高中物理课堂应用将更广泛深入,有望在智能备课、协同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价值,为教育改革带来更多突破可能。

参考文献

[1] 王柳敏 , 杨国清 . 人工智能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9).27-29.

[2] 程维库, 徐纪敏. 课堂互动式教学方法及有效性评价标准研究--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3] 岳欣云 . 师生互动 : 从形式走向实质 [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