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定位”的多维探究
刘辉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422000
一、研究意义
新时代,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重塑着产业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合理地确定其职业教育定位,关乎能否为产业输送适配人才,能否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期望以及能否助力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因此,从多维度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产业需求维度下的定位
(一)紧跟产业发展趋势
物联网产业已从基础的设备连接与数据采集阶段,迈向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智能化应用阶段。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需紧密跟踪这一趋势,将产业前沿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中融入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数据分析方法、利用区块链保障物联网数据安全的应用案例等,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参与到更具创新性和复杂性的物联网项目中。
推动物联网产业升级,通过多维探析,能够精准把握物联网产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人才需求,从而培养出适应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和转型。
优化人才结构,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包括研发、生产、安装、调试、维护、运营等多个环节。多维探析有助于明确各环节的人才需求特点和数量,为职业教育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从而优化物联网专业人才结构,避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满足产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二)服务产业重点领域
识别物联网产业在不同行业的重点应用领域,如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针对这些领域的特定需求,调整专业教学方向与课程设置。以智能制造为例,应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工业物联网设备的安装调试、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处理以及生产线自动化管理等技能,使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中的关键应用紧密结合,为重点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多维探析为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入的契合点。如邵阳职院与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公司的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实训和科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职业岗位维度下的定位
(一)细化岗位能力要求
深入分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可细分为物联网系统集成工程师、设备运维工程师、应用开发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等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其独特的能力要求,比如物联网系统集成工程师需具备网络拓扑设计、多设备兼容整合以及系统联调能力;应用开发工程师要熟练掌握编程语言,能进行移动端或云端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明确这些细化的岗位能力要求,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精准设计提供依据。
(二)注重岗位迁移能力培养
考虑到物联网行业的动态变化以及学生的职业发展可持续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不仅要让学生精通某一特定岗位技能,还要使其具备跨岗位所需的通用技能,如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通过项目式教学、模拟职场环境训练等方式,锻炼学生在不同岗位情境下灵活应对和转换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
四、技能培养维度下的定位
(一)强化实践操作技能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在校内建设高标准的物联网实训实验室,海尔智能家居实训中心,配备齐全的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开发平台等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从简单的制作水晶头网线开始,进行物联网系统的搭建、配置、调试以及故障排查等操作。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二)突出创新与数字化技能
在技能培养中突出创新与数字化技能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参加物联网开发技能大赛,工业物联网比赛,鼓励学生参与物联网相关的创新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应用能力,如引导学生探索物联网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模式创新。此外,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化工具,如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物联网系统的前期设计与测试、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处理物联网海量数据等,提升学生在数字化工作环境下的竞争力。
五、人才层次维度下的定位
(一)初级技能型人才培养
针对刚进入物联网行业的初级岗位,培养具备基本物联网设备操作、简单系统安装调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能够熟练完成诸如传感器的安装、数据采集终端的配置等基础工作,为后续更复杂的物联网项目实施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和基础技能训练,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模拟项目,让学生快速掌握入门技能,满足企业对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
(二)中级技术型人才培养
侧重于培养能够承担物联网系统集成、部分应用开发以及一般性运维工作的中级技术型人才。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能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系统方案设计、模块开发以及故障诊断修复。通过进阶课程学习、参与企业实际项目以及校内导师指导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使其成为企业项目实施中的中坚力量。
六、结论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定位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以精准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趋势。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应紧跟物联网与其他前沿技术融合步伐,依据各行业应用拓展态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向,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创新应用场景和新兴领域的能力,使专业教育时刻保持与产业动态同步,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定位需要从产业需求、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人才层次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和精准锚定。通过明确各维度下的具体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经济进步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契合时代发展、满足产业需求、具备职业竞争力且能服务社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为物联网产业的繁荣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关键力量,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共进与良性循环,开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使其在新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不断发展壮大,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与产业变革需求,持续为社会输送优质专业人才资源,推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与升级。进而推动物联网产业与职业教育协同共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乔晓燕 .“双高”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J]. 机械职业教育 , 2024(11): 1-5.
[2] 李琪 . 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养成探索 [J]. 现代职业教育 , 2024(22): 1-4.
[3] 王岚 . 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定位、挑战与路径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24(22): 35-42.
[4] 刘菊华 . 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功能定位的回归——就业与升学并重 [J]. 成人教育 , 2024,44(10): 75-82.
[5] 王萍 . 行业需求驱动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物联网技术 , 2024,14(08): 141-145.
[6] 徐敏 .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研究——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J]. 中国新通信 , 2023,25(23):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