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赵雅莉

神峪学区中心幼儿园 744102

引言

学前与小学阶段作为儿童成长关键期,两个阶段教育衔接质量直接影响儿童未来学习与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家长、教师与探究者共同关注焦点。旨在分析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现状,探索优化课程体系与构建协同机制策略,以期促进两个阶段教育有效衔接实现儿童语文学习连续性发展。

一、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问题现状分析

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现状呈现出复杂局面。从积极方面看随着教育部门对幼小衔接重视程度提高,各地开始探索多种形式衔接措施如开展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组织幼儿园参观小学、安排幼小教师交流等,为两个阶段教育沟通搭建了初步桥梁。部分先进地区还尝试建立幼小衔接实验基地,开发衔接课程与教材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也逐渐深入,不再简单理解为学习小学知识提前量,而是更加关注儿童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培养,这些积极尝试为幼小衔接工作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整体来看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两个阶段教育有效对接影响儿童顺利过渡与适应。

深入考察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实践,课程目标定位不一致学前教育强调儿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表达交流能力培养,注重兴趣激发与习惯养成而小学语文则聚焦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与系统语文知识学习,强调学科能力培养与学习方法掌握,这种目标差异导致两个阶段教育重点不同难以形成连贯培养体系。教学内容脱节明显幼儿园语言活动内容较为零散,以儿童生活经验为中心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开展,小学语文则按照学科逻辑安排内容系统性与结构性较强,这种内容安排方式差异造成学习内容断层,幼儿园所学内容难以有效支撑小学学习需求。教学方式存在断层幼儿园多采用游戏化、活动化、综合化教学方式,儿童在轻松愉快氛围中习得语言,小学则更多采用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按照固定时间、地点专注学习自主性与游戏性大幅降低,这种教学方式转变过于突然,使儿童难以适应小学学习节奏与要求。

二、优化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策略

优化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课程体系需要构建一体化课程框架,打破传统阶段分割模式,应基于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设计覆盖学前至小学低年级连贯课程目标体系,明确各年龄段关键能力发展目标与具体表现,确保目标递进性与连续性。课程内容设计应关注核心素养培养,围绕语言理解与表达、阅读兴趣与习惯、文学感受与欣赏、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维度,设置螺旋上升内容结构。学前阶段侧重语言感知、兴趣培养与习惯养成,小学衔接期则在保持兴趣基础上逐步引入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小学低年级进一步强化系统学习能力与方法掌握。

设计过渡性教学内容是优化衔接课程体系关键环节,针对学前教育末期与小学入学初期,应专门设计一系列过渡性内容帮助儿童实现平稳过渡,学前教育末期可适当增加结构化学习内容比例,如有计划引入绘本阅读与讨论、语音游戏、笔画书写体验等活动,培养儿童初步阅读兴趣与书写意识,为小学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小学入学初期则应保留部分游戏化、活动化学习方式,如通过故事表演理解文本、动手操作感知汉字结构、情境对话练习口语表达等减少学习方式转变冲击,语言知识学习应注重生活化与趣味性避免机械训练与填鸭式教学。例如识字教学可采用主题式、游戏化方式,将生字融入有意义情境,阅读教学则应保持趣味性与互动性通过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口语表达训练可结合班级活动与日常交流自然进行避免刻意训练,这些过渡性内容既考虑了儿童已有经验与学习方式,又为其未来学习做好准备,有效缓解了两个阶段内容脱节问题。

三、构建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协同机制策略

构建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协同机制需要建立幼小合作共同体,突破传统单位分割壁垒,可采用幼小联盟模式由相邻幼儿园与小学结成固定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究衔接问题制定衔接方案。定期开展联席会议交流衔接工作进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幼小互访活动应常态化,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参观小学体验小学生活,邀请小学低年级学生回访幼儿园,分享入学经历与学习体会,减少幼儿对小学神秘感与陌生感。幼小教师交流机制建立也很必要可通过相互听课、共同研讨、协作备课等形式,增进对彼此教育理念与方法了解促进教学经验共享,幼小结对帮扶项目开展有助于加强情感联系,如安排小学生与幼儿园大班幼儿结成大哥哥大姐姐关系,通过书信往来、共同活动等形式建立联系为幼儿提供榜样与支持。

完善师资培训体系是构建衔接协同机制重要组成部分,幼小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应受到高度重视可设计系列专题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了解两个阶段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掌握衔接期教学策略。幼小教师互派交流机制值得推广,安排幼儿园教师到小学一年级短期任教,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大班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彼此工作理解。教研活动应打破学段界限组织幼小跨学段教研活动,围绕衔接主题进行专题研讨促进专业对话与经验共享,师资培养机制也需改革可考虑培养幼小衔接专家型教师,专门负责衔接期教学与探究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体系与协同机制两个维度进行整体规划与实施。课程体系方面应构建一体化课程框架确保学习内容与方式平稳过渡。协同机制方面需建立幼小合作共同体形成多方协作合力。幼小衔接不仅关系到儿童入学适应问题,更影响其未来学习态度与能力发展,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努力,不断完善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体系,为儿童成长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周佳英 , 周戴君 ." 幼小衔接 " 视角下小学语文早期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格言(校园版), 2024(21):53-55.

[2] 张娜. 幼学启智 语文润心——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J]. 电脑校园 , 2023(24).

[3] 易思. 浅析幼小衔接背景下学前儿童文学素养综合提升策略[J].新班主任 , 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