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

作者

李廷玺

甘肃省古浪县民权初级中学

大单元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以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阶段推行大单元教学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各模块知识间的联系,培养迁移、运用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多采用情境引导、数学问题、任务驱动等模式完成知识的教学,将大单元模式融合展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推动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围绕知识概念整合资源,奠定单元教学基础

数学概念是实现数学教学的关键,围绕核心知识概念实现知识整合,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通过将知识进行整合,促使学生了解大单元知识的具体概念,实现理念与知识的完美融合打破学生对数学的传统认识。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等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并借此打破学生的传统认识,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讲解,实现概念和运用的有机融合,教师还可以围绕有理数的核心概念实现单元知识的整合,并引入数轴的知识利用数轴展示比如将“ +5 ”与“ -5 ”的数量关系直观展现,实现对相反数、绝对值与数轴的概念的整合。同时,将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嵌入其中,借助数轴表示,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以此来奠定数学单元教学的基础。

二、立足学生实际设计目标,明确单元教学方向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推动数学单元教学高效进行的关键,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需要积极结合学生的需求,落实实际的教学目标,综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设计合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明确方向。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讲述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内容。教师还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设置大单元教学目标。并设计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借此观察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素养;学生还可以联系等式的基本性质,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原理以及方法,并以此来建立数学模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单元整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后续的数学单元内容引导指明明确的方向。

三、素养引导组织教学活动,体现单元教学层次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单元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数学活动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计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实践项目实现理论实践的融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能力提升。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单元知识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大情境”,驱动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持续探索。在实际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例题与情境展示,并要求学生利用平台功能要求各小组学生测量三角形的三边长、角度,观察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并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教师还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全等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如何绘制全等三角形,如何判断全等三角形,围绕问题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理解的能力。

四、利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实现单元知识迁移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知识多以直观的思维加以知识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以单元内容为主线,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思维方法以及单元核心内容,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实现类比推理、对比分析等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概念、具体的方程解法以及现实应用三个层面对单元知识加以理解,教师还可以将配方法、公式法以及消元思想融合讲述,并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并帮助学生回顾数学单元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加以探究,促使学生可以自主总结二元一次方程单元的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程改革。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要目的,通过整合资源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重构,优化教学内容;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能力,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单元教学指明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内容组织实践活动,展现多元化与丰富性,体现数学教学的层次性;最后教师还可以构建思维导图实现知识串联完成迁移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姚侠 . 初探大单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30):70-72.

[2] 班飞 .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开展和实践探究[J]. 学苑教育 ,2024,(28):46-48.

课题批准号:WW[2024]YBGH263;课题名称: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初中数学开展大单元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