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安全使用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研究
和秋娟
盘龙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前言:农药自问世以来,就在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其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具有成本低、显效快、操作简便等特点,深受农业生产者的喜爱和追捧。不过从近年来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来看,过量的农药使用,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其中土壤和地表径流污染日趋严重,另外,农药的泛用增强了病虫害的抗药性,导致了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这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威胁,亟须进行改善[1]。
一、我国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1.1 药剂选择问题
目前在药剂选择方面,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是忽视药品质量,盲目选择低价药剂,这类农民往往对农药的认知比较浅薄,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节约生产成本, 选择在一 些小商小贩购买质量不合格的低价农药,导致了使用结果与预期不符,甚至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 是存在跟风购买的情况,农民对于药剂选择缺少判断力,往往容易听信其他人的话,购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药剂;第三是思想保守,按照经验选择,一些农民迷信自己的经验,不愿意更换新型的药剂,在面对新型的病虫害时,达不到给药的预期效果,造成产量和质量双重下降。
1.2 使用时机不当
很多农民在施用农药时,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很多病虫害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征兆,例如多雨季节白粉病多发,很多农民没有主动地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当病虫害爆发后,才追加使用某些农药,导致了使用量被迫增加,病虫害控制效果差强人意,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2]。
1.3 药剂配比不当
在实际的农药使用过程中,很多农民并没有按照说明的配比进行配药,一些农民认为适当提升浓度能够增强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因此导致了农药的实际使用量超标,给环境造成了影响,同时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不符合标准。
1.4 过于依赖农药
就当前的农业生产来讲,农药喷洒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很多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拒绝接受新鲜事物,不会选择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过于依赖农药的结果,就是在农药泛用背景下,抗药性更强的病虫害的出现,而这又倒逼农民不得不使用更多种类的农药或者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在这样的恶性循环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3]。
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2.1 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
农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农药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管理,避免不符合标准的‘三无’农药流入到市场,对于违规经营的门店和商贩,应加大打击力度,保证农药市场的纯净。
2.2 加强农药使用的培训
应加强对农民农药使用知识的培训,经常组织讲座或者制作简单易懂的传单和小视频,帮助农民做好病虫害的辨别工作,选择更加合适的农药,掌握农药的配比和施用技巧,从而达到减量增效,提升农药使用安全的目的[4]。
2.3 积极推广新产品
一方面,国家应该积极地投入资金,用以研发更加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另一方面,也应该投入资金用以推广新产品,新产品的推广,可以适当附加一定的补贴,还可以通过试点的方式,让一部分区域的农民先免费试用,利用生产结果形成标杆,让更多的农民主动选择新的农药品种,有效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和毒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2.4 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
影响农药使用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农药的施用形式,目前的农药种类以溶液型的居多,需要借助喷雾器进行喷洒,不同口径的喷雾器,农药播撒的量差异很大,一些农民使用的喷雾器,口径非常大且使用年限很长,喷嘴滴漏情况明显,这导致了单位面积的农药施用量大大增加,整体使用效率下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的农药施用,已经可以借助自动化设备或者电子喷雾器,这类产品通过预设程序,能够根据农作物的分布和种类,选择适当的农药施用量,并对农药的喷洒量进行精确的控制,保证局部施用也符合标准,极大地提升的农药的使用效率,相关部门应该对这类农具进行大力推广以及政策上的补贴,让更多的农民投入到使用中来[5]。
此外,一些农药为粉末状,喷洒的时候,要考虑天气因素,如果连续阴雨天,此类药物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会被雨水冲刷到地面,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选择合理的药剂种类和施用方法,保证农药的使用效率,防治超量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2.5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
就目前而言,很多地方的对于农产品的质量把控, 只能集中的针对成规模的农业生产企业或者合作社,对于个体种植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工作基本处于 ,主要是因为个体种植户的农产品贸易方式主要以自由市场贩卖 来讲,个体种植户由于对农药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绿色农业技术接受度差 ,而接受监管的大型企业及合作社,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把控有一定的生产标准, 就导致 质量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漏洞,导致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6]。
除此之外,很多基层地区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认知较模糊,缺少相关的质量标准,很多乡镇没有专业的检测机构,这导致了基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把控缺少稳定性,应该增强对于基层地区的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和检测能力,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提升对基层农产品质量的把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是国家稳定和发展和第一产业,关乎着人们的饮食安全。近年来由于农药的滥用,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降低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程度,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农药使用安全性的控制,推广新的农药品种和使用方式,能够实现降毒增效的目的,进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成利,刘同山. 农地退出意愿对化肥、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基于鲁、苏、皖三省农户的实证分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3):184-192.
[2]杜相革,李显军,陈倩.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发展变化及特点分析[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1(04):51-56.
[3] 曾昭华, 江滋琼. 基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园艺与种苗,2021,41(11):80-81.
[4] 檀时山, 吴承东, 朱阿秀, 陆茸茸, 杨延芳. 浅析农药使用减量控害的意义[J]. 农家参谋,2021(22):53-54.
[5]向涛,綦勇. 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贸易——基于农药使用强度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4(07):33-41.
[6]王志刚,李腾飞. 蔬菜出口产地农户对食品安全规制的认知及其农药决策行为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2):16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