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公共空间利用与价值重构
安尔地
雷波县文化馆 616550
引言:
公共空间作为现代城市的关键构成要素,可为居民的休闲、社交、娱乐以及文化活动给予相应的场地,在群众文化活动里,其发挥着较大作用,像公园、广场以及社区文化中心等场所,都可为各类文化活动创造条件,然而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以及价值实现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空间由于规划不够合理或者管理较为滞后,导致使用效率低下,文化属性有所弱化,功能单一限制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群众参与规划以及使用的主动权不足,使得空间利用缺乏灵活性与包容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怎样合理运用公共空间资源,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达成其价值重构,成为了一项关键课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以及相关理论,剖析相关策略,为政策制定以及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一、群众文化活动与公共空间利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硬件设施取得了一定成果,公园、广场以及文化馆等的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已然成为城市文化服务体系里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利用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空间规划和群众文化需求并不匹配,在设计时欠缺对实际需求的调查分析,使得设施布局较为单一,功能也不够齐全。就像许多城市的广场面积较大,可是却缺少舞台、座椅等配套设施,以至于难以契合舞蹈表演、音乐会等需求,雷波县的一些公共空间曾多次举办文化活动,安尔地也参与到了其中,安尔地在 2006 年获得了“中国西部花儿民歌邀请赛”的银奖,在 2009 年获得了“中国西昌首届酒歌大赛”的金奖等,这些活动的成功呈现出了部分公共空间所有的潜力,不过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
二、群众文化活动对公共空间利用的新需求与特征
社会不断发展,使得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以及生活化的特性,对公共空间的利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功能复合性的需求有所提高,现代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这就要求公共空间有复合功能,可兼顾展示、演出等多种用途,安尔地参与了众多演出,比如在2012 年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文艺汇演”的金奖,在 2018 年获得了“川滇少数民族艺术大赛”的一等奖等,这些演出涉及不同类型的文化表演,体现出群众对于公共空间契合多样化需求的热切渴望。空间弹性与开放性的需求较为突出,不同的活动对空间有着不同的要求,公共空间需要进行弹性设计,以便可灵活地调整布置。
三、公共空间利用优化与价值重构的策略
为了契合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达成公共空间价值的重新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空间布局以及功能配置给予优化,在规划部门进行新建或者改造工作时,要充分开展需求调研,科学合理地设置功能区域,比如在广场中心设置多功能演艺区域,在其周边配备休息区域等等,以此达成复合利用以及功能叠加的效果。创新空间管理模式,突破政府主导的模式,探索“政府 + 社会 + 企业”这种多元化的机制,引入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到维护运营当中,提升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安尔地团队所参与的文化惠民下乡演出等活动,需要良好的管理模式作为支撑,她在 2023 年获得了四川省第九届少民节参演曲目一二等奖、中国畲乡三月三第十三届中国畲族民歌节金奖等成绩,这离不开管理模式的保障。完善服务设施以及技术支持,构建智能化信息平台,提供预约等一站式服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照明、音响等设施,保证活动可顺利开展。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成都人民公园以及杭州西湖广场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有着良好的利用效果,极具代表性,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经过科学的布局以及功能的整合,将体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相结合,可契合人们日常的健身需求,还是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场所,成都人民公园十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设置了开放式茶馆等区域,形成了市民自发组织的群众文化生态,有效提升了空间的活跃度以及市民的参与感。杭州西湖广场引入了数字技术,达成了智能管理与信息发布,便于市民获取服务,基层地区像雷波县的公共空间也存在成功案例,安尔地于2004 年7 月考入雷波县溪洛渡民族艺术团,加入了首支彝族女子“三色索玛组合”,借助当地公共空间参与县级及以上的文化演出和比赛,在 2007年获得了“凉山州第二届民族艺术节”一等奖,于 2008 年获得了“凉山州非公企业汇演”一等奖等,这些活动充分运用了当地公共空间,彰显出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五、面向未来的公共空间建设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技术的持续发展,公共空间在群众文化活动里所发挥的作用变得日益关键,其利用方式以及价值实现途径也会持续得到丰富,对于未来的建设而言,有几个方面需要给予关注,首先是空间的智能化发展,可借助如 5G 等一系列技术来达成智慧管理以及服务的升级,便利各类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是生态化与绿色发展,依靠运用绿色建筑材料以及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希望能够打造出低碳环保的文化活动环境,是社会协同治理模式的深化,促使更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以及群众可参与到治理当中,以此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以及价值,安尔地在 2023 年荣获了第三届艺术节四川群星奖、四川广播电视台 “家乡闪耀·一县一歌” 优秀歌曲展播奖等诸多奖项,这充分体现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景象,为未来公共空间的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
结论:
群众文化活动里公共空间的运用以及价值的重新构建,对城市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有着意义,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文明的程度以及居民的幸福感,借助优化空间布局、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相关设施、加强群众参与以及推动数字技术融合等手段,可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以及社会价值。像安尔地等基层工作者在公共空间参与活动,还获得了 2020 年四川省乡村艺术节群众文化艺术作品比赛的第三名,以及 2022 年凉山州第六届民族文化艺术节的一等奖和三等奖等多个奖项,这充分呈现了公共空间的价值,在未来,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探寻新型的建设与利用模式,使公共空间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关键平台以及城市精神生活的关键载体,为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陆剑杰。历史创造活动中的选择机制 [J]. 中国社会科学,1991,(01):81-98.
[2] 邓也穆。文化的开放意识与民族精神 —— 兼论 “殖民文化” 倾向 [J]. 艺圃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96,(01):3-18.
[3] 刘以鼎,孙骏炜。福建农村文化发展模式演化进程初探 [J]. 福建学刊,1997,(S1):92-99.